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7章 試點,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地與兵強馬壯的金國周旋了百餘年,最終讓成吉思汗做了最後的漁翁。
李世民沉默了半響道:“你既然對江南的開發如此上心,一定已經有了腹案。這幾天花時間整理一下,寫成奏章,不日我們在朝堂上討論此事。”
“喏!”秦風抱拳應允,雖說長孫皇后已經清醒,可她還沒辦法下床,這種情況之下,李世民是絕對不會放他離開長安的,而武將的最終歸宿無疑是充武從文,眼下還有這些頂級名臣指點,他也想借機會學學。
“房相、杜相、魏大人,還請不吝指教。”
“知無不言,言無不盡。”杜如晦最先應允,房玄齡、魏徵也紛紛表態。
接下來的幾天時間,秦風手執御賜金牌,到尚書省資料庫翻閱了大量關於江南的文獻,特別是近幾年的各種資料,事無鉅細的做好了筆記。為了抓緊時間,他更是住進了尚書省,不分晝夜的檢閱、抄錄。
他的這種瘋勁得到了房杜二相的高度讚揚,李世民知道後更是讚不絕口,多次在朝堂上點名表揚。秦風承了李世民的讚揚,可心裡是竊笑不已,他這些日子差點讓家裡的三隻狐狸精給炸幹了,這不,以國事為藉口長駐尚書省,以逃避****的下場,得到表揚無疑是意外之喜,要是李世民、房玄齡、杜如晦知道他真實的目的,也不知會有什麼樣的表情。
當資料足以支撐他的框架之後,便將開發江南的方案,步驟以及要點整理成冊,寫了長長的一篇奏章,將規劃什麼的一一記錄在案。為了保證萬全,他還就近讓房玄齡、杜如晦事先過目,讓他們找出不足之處,並請他們提出意見與建議,之後,再三修改。
房玄齡、杜如晦直接參與了貞觀朝的改革,而且還佔據著舉足輕重的位子,在改革方面很有經驗,也給了很有力的建議,他們看出秦風的潛力,也明白李世民的意思,故而在這過程中是苦心孤詣的培養與指教,使得秦風的政務水平突飛勐進,這種進步也讓二位賢相讚不絕口,
當秦風自己再也找不到破綻的時候,便將這份開發江南的方案重新整編,逐字逐句的推敲,雖說不上是萬無一失,面面兼顧,但大問題絕對是沒有的。
半個月後,這份開發江南的奏章呈送到了李世民的案頭。
幾近完美的改革方案讓朝中那些意圖看秦風笑話的大臣,大吃一驚,跌碎了一地的眼鏡。
李世民在用人上也很有一手,滿朝文武或許政見不一,也會有些矛盾,但朝中並無奸佞,都是為國為民的良臣。儘管也有不同意秦風意見的,但為的也是唐朝的利益。
開發江南終究是是利國利民之舉,李世民、房玄齡、杜如晦以及一干尚書省的官員支援之餘,同樣身為宰相的侍中魏徵成為了此次改革最有力的支持者。
魏徵道:“絲綢之路已漸漸興盛,而史也證明絲綢之路將是我朝之命脈,此乃我朝優點,亦是致命之所在。優點無須表述,而缺點則是西域各國思想各異,一旦某小國心存異志,就能輕易掐斷我朝之經濟命脈,一條腿走路,前景實在堪憂。我大唐對絲綢之路可以依重,但絕不能依賴,為了防患於未然,開發新的經濟命脈勢在必行。依照秦大總管之言,在大海中還有無數國度,能與他們建立往來,確可促進我大唐經濟發展。至於兩季水稻一說,臣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然秦大總管敢說此話,想必也不會無的放矢,成功則利在千秋,便是失敗也不損失什麼,不妨一試。”
秦風一直對魏徵抱有很大的成見,所以儘管這傢伙在史上大名鼎鼎,也是大唐名相,但秦風一直以來都對他嗤之以鼻,聽他全力支援,也想起了秦瓊的話“你魏叔父為人雖然古板了些,但他那盡忠職守之心,為父也自嘆不如。朝堂上你與他政見不一,為父不予過問,但若在朝下無禮,沒大沒小,休怪為父,家法伺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