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37章 試點,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秦風看完,讓大家紛紛傳閱,大家是頂級的智者,再次一看,紛紛恍然大悟,情知這是證明江南值得開發的鐵證之一啊。

就在眾人恍然大悟的時候,李世民道:“朕不太能理解你的意思,但在事實證據面前,一切都無所遁形。江南人稀,在這種情況下卻依舊能夠保持穩定的糧草收入,絕非偶然,正如你所說的一般,是因為江南的氣候造成。朕也有理由相信,一但江南開發完成,糧食產量將超越關中、四川。”

秦風道:“這是一定的,江南絕大部分土地不管是已經挖掘出來的田地,還是沒有挖掘的土地,都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因為氣候的關係,他們那裡的水稻成熟地特別快,往往一年之中可以豐收兩季,甚至於三季。這也只有江南能夠做到了,所以臣一直認為要想解決糧食問題,必須開發江南的農業。”

李世民動容道:“此話當真?”

在唐朝耕種稻米,還是以一季稻為主的,即便有時間百姓也沒有膽子嘗試,只是利用田地間歇種些蔬菜,沒有重複再種稻米。所以一年兩季,在這個時代是聞所未聞之事。

“這點臣可以擔保”以現在的氣候與自然條件,一年三熟或許有些玄乎,但以江南的氣候,一年兩季水稻,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具他所知,在南方的兩湖、兩廣、海南、雲貴的一部分都在以雙季稻的方式進行耕種。

“假設真是如此,這江南,朕還真非開發不可了,只要有糧,朕何愁無法征戰天下!何愁無法供養億萬子民?”李世民豪氣萬丈,什麼開發江南在他眼中都是浮雲,他真正想的是如何成為天下之主,如何征服地球上不服大唐管制的國家。

秦風笑道:“說了這麼多,其實江南的糧食只是開發江南的理由之一,其實終極目的還是江南巨大的財路前景。絲綢之路是來是中原王朝的經濟命脈之一,可為什麼絲綢之路會給我中原王朝帶來如此豐厚的利潤?”

李世民沉默了片刻道:“是因為國與國之間的交易吧,各國的國情不一。我們大唐最為常見的絲織品,在別的國家可能賣出比黃金還貴的價格,別的國家常見的東西,在我們大唐一樣能夠賣到脫銷。這之間的差距帶來了無比巨大的利益,故而絲綢之路上商旅不絕,我大唐從中得到的各類稅收,自然不可計數。”

秦風道:“既然如此,那我們為什麼不開闢幾條海上的絲綢之路?海的對面也有國家,也可以做交易,陸上的絲綢之路可以成功,海運更為便利。所以臣覺得,海上的絲綢之路,將會比陸上的絲綢之路擁有更多的商業利潤。”

這一番話讓李世民徹底動容了,此事他從未想過,一條絲綢之路就讓大唐受用不盡,若來個幾條,那大唐的經濟將會有如何突飛勐進的變化?

“可行嗎?”李世民眼中閃著激動興奮的光芒,以他的承受力,在這一刻竟然不能自已。李世民如此,其他人更是情難自禁,當然,李世民的疑問也代表了大家的心思。

“當然可行!”秦風斬釘截鐵地說著,這是史發展的必然之路,海上的絲綢之路比陸上的絲綢之路快捷方便十倍,假以時日,取代陸地的絲綢之路只是時間問題。

“岳父大人,當年西漢張騫出使西域,開闢絲綢之路的時候,朝中反對的人也不在少數。但漢武帝一意孤行,才有了絲綢之路的誕生。他的成功,不正是我們學習的榜樣麼?我相信只要打通海上的絲綢之路,得到的利潤絕不少於陸地上的絲綢之路。開發江南,正是錢糧兩得的不二之法。”

李世民眨了眨眼道:“朕心動了”

秦風會心一笑,開發江南錢財兩得,能夠從根本上解決大唐即將面臨的兩大難題,哪裡由得李世民不為之心動。況且,開發江南,也為大唐拓展了廣闊的戰略縱深,要知道宋朝失去了江北大片土地,南宋憑藉江南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壯哉大唐少年郎

碧海思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