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65章 成竹在胸,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將軍,末將最近仔細研究過前朝與高句麗的戰事,發現他們他們彼此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輕敵。楊堅繼承了北周政權的實力,篡位之後周邊除了突厥沒有一點像樣的威脅。輕易滅了南陳一統後,唯一的勁敵突厥也在他們的策劃下分裂,還讓突厥尊為聖人可汗。可以說古往今來,沒有一個開國皇帝有楊堅這般容易的。高句麗的實力並不強,楊堅又太過風順,所以當初高句麗挑釁前朝的時候,楊堅毫不猶豫的就調集了三十萬大軍征伐。從派遣的大將也可以看出楊堅根本沒有將高句麗放在心上……”

諸將知道那一段歷史的,無不點頭贊同。

當時,隋文帝楊堅以漢王楊諒協高、王世積和大將周羅率三十萬海陸大軍攻打高句麗。楊諒固然是主帥,但三軍之眾,明顯在高、王世積手上,只是依照慣例以王爺掛名而已,當初平陳楊廣掛名主帥為一樣。

高、王世積都是身經百戰的名將,高精明強幹,攘外安內,蕩平南陳,戰功尤為彪炳;後者滅陳,定豫章、廬陵、潯陽也是戰無不勝。但是他們在攻打高句麗的時候卻是長驅直入,以水陸三十萬大軍齊頭並進。結果水軍在海上遇大風,船多沉沒。隋朝水軍一拋錨休整,讓高句麗的先遣部隊襲擊。水路統帥周羅先前已損兵折將,元氣大傷,讓高句麗擊潰。而高、王世積過於深入腹地,導致陷入日後李世民一樣的悲劇,關鍵的要塞攻克不下,大軍讓高句麗徹底拖住。因為過於深入腹地,以致戰線拉長,糧草供應不上,直接導致三十萬大軍潰敗,九成的兵馬遺留在了高句麗土地上。

平心而論,若不是大意小覷了高句麗,以高、王世積的軍事水準,就算拿不下高句麗,也當如李世民後來一樣取得豐厚的戰果後從容而退,便是因為以往兵力雄厚,能夠以石擊卵,大意輕敵,結果讓卵打裂了石頭。

“至於楊廣數次百萬大軍伐高句麗……嘿嘿,那就是笑話!”薛仁貴撇了撇嘴,“他們都小覷了高句麗,或許高句麗不強,可他們有著得天獨厚的地利優勢。而且很會利用這種優勢,絕對不是小覷的物件。穩才是對付高句麗的最好打法。”

平民出身的薛仁貴近來像海綿一樣吸引著各種知識,他的進步有目共睹,再加歷經也可以像蘇定方、張士貴那般獨當一面了。

秦風讚歎,不愧是未來的白袍總管、大唐的定海神針,他與秦風有著相同的看法。這個這些能夠排的上名號的將軍,果真是沒有一庸才。

高句麗與突厥的性質正好相反,打高句麗求的是快,出其不意的快,而打高句麗則求穩,一步一個腳印,不給擅於防守反擊的他們反擊的機會,然後在尋求決戰的機會。

“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域。想做好一件事情,就得方方面面都考慮到;想做好具體一個方面,就得從全域性出發。高句麗的整體形勢,大家瞭解於胸,即便有什麼突發的事件,也知如何去化解於無形。不過,我們此次行動的主要目的是國內城的乙支文德,說句不好聽的話,我們就是去行刺。當然,行刺對於我與玄冰而言,易如反掌耳。如果僅僅是刺殺乙支文德不需勞師動眾。經過深思熟慮,我認為我們還要達另外兩個重要的目的:第一、練兵,練特種作戰之戰術,養兵千日用在一時,大家辛辛苦苦了三個月,播灑了無數汗水,就看今朝了;第二、則是重中之重,那就是把國內城攪亂,如果可以的話,我們甚至把國內城奪下來,經過短暫的佔據再行放棄。以此逼迫走投無路誤以為是淵氏出手的榮留王高建武向我大唐求助,一旦高建武求助,那麼,我們就可以堂堂正正的踏入高句麗的腹心地帶,為收復故土、一統半島奠定基礎。嘿嘿,請神容易送神難,當主動權在我大唐手中,走與不走就由不得他了。”

程處默、薛仁貴、楚懷忠、侯忠、王浩凱、仇蠻、侯亮等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壯哉大唐少年郎

碧海思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