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64章 戰前,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遼東在中國歷史上的夏商時代屬於營州,周武王四年,文丁之子,紂王的叔父箕子遠赴遼東,建立東方君子國,教民以禮義、田蠶、織作,為遼東帶來了中原的文化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促進了生產發展,促進了民族融合,從那時起,遼東就成了中原不可分割的固有領土。
接下來的秦漢三國兩晉,遼東都是他們漢民族華夏王朝的固有領土,固然有時因為國力衰退而使得遼東為他國佔據,但很快他們都會憑藉自己的能力奪回來。
唯獨高句麗是個意外,當初高句麗利用北魏與後燕、北燕開戰的機會才趁虛而入奪取遼東,而後的整整兩個世紀遼東都在高句麗的掌控之下,成為了高句麗的領土。這淪陷了太久,以至於讓高句麗上下都無恥的將遼東視為他們的領土,將收復屬於自己領土的隋朝唐朝視為外來入侵者。
隋朝與高句麗之間一共展開了四次大規模的戰役,先後動用了近乎四百萬的兵士,依舊沒能將遼東奪回來。
在多次危機中,巍然不動的高句麗信心爆滿,自詡是中原王朝剋星的他們,覺得中原王朝也不是那麼可怕的龐然大物。
三個月時間,一晃而過。
這三個月來,南北高句麗達成了停戰協議,以榮留王、乙支文德為首的北高句麗在沒有了外敵的威脅之下,果真如淵蓋蘇文預測中的一模一樣,二人表面雖然保持著剋制,可明眼人知道這二人為了軍權,已不再像當初那麼同心同德了。而淵氏主導的南高句麗,在百濟、倭奴的支援下,業以與新羅開戰,在三國夾攻之下,新羅損兵損將,丟失了大片土地,覆滅似乎就在咫尺之間。
半島烽煙四起,戰亂連連。
他們無暇顧及中原王朝,生怕中原貿然出兵干涉,故而虛與蛇委,對於大唐的一些要求也是極盡的滿足著。比如說,引渡前朝遺民回唐,就進行得非常勝利,對於高句麗來說,這些“異族”是一個不穩定的因素,與其將這個不知什麼時候爆炸的“定時炸彈”留下,還不如把這些“邪惡”勢力送走了呢。用這些麻煩製造者換取大唐的信任,無疑是筆非常合算的生意。故而,對於李世民要求引渡之事,無論是北高句麗,還是南高句麗都樂得成全。
各種大事進行得如火如荼時,忠義軍的精神面貌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僅三個月,就從精兵蛻變成了強兵,精兵與強兵,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進步如是之大,得益於潛入高句麗的虎賁軍。
虎賁軍抵達之後,在秦風的授意下,雙方第二天就進行了一場軍事演習,而結果,虎賁軍以一比十五的“傷亡”大獲全勝,輕輕鬆鬆就打敗了擅長叢林戰的忠義軍。這樣的結果震撼了全軍,忠義城將士這才知道什麼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榜樣的力量是無窮大的,在了奮鬥的目標以後,忠義軍自此以後,訓練得格外賣力。
當確定最後一批遺民安全抵達幽州所屬之地,當各種裝備物資陸續抵達長白山秘密基地的時候。在進行一場的模擬演習之後,秦風認為訓練了三個月,也是檢驗成果的時候了。
議事廳,秦風大馬金刀的坐在了首位,之下,則是依據官職而就座,從中原過來的程處默、薛仁貴,緊接著的是忠義城的主人們,不過,忠義城對於這樣的安排卻沒半點不滿。既然選擇了回國,就得依照官職來辦,不過,在秦風的運作之下,楚懷忠、侯忠等幾位主要人物的官職也提了一階。
秦風率先道:“諸位,我們的親眷已成功的轉進幽州,雖說走了數千青壯,可我們手裡可用之兵依然有八千餘眾。八千人將士,盡是精銳中的精銳,以一擋十亦不為過。也就是說,我們手裡這八千將士,在某種程度上說,可以當八萬人來用。三個月來,大家的進步很大,現在,全軍都配備了大唐最新式的裝備,也是檢驗訓練結果的時候了。”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