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13章 醫者仁心,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415章:醫者仁心

“大將軍說得一點沒錯。當時真可謂是: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大將軍年幼是不知道,那活著的百姓也是骨瘦如柴、面黃肌瘦,不用人去殺,只要一陣冷風就能把人給吹死。”

孫思邈眼睛透露著悲痛的情緒,言語中帶著一絲恐懼與顫抖,可見,當時的情景給這位神醫造成了極大的心裡陰影。

其時天下大亂,兵災四起,疾病橫生,孫思邈生於貧寒之家,少年時目睹了父老鄉親在疾病下痛苦的死去,便立學醫,他在太白山下求醫十數春秋,藝成之後,孫思邈也曾躊躇滿志,只是他下山正逢楊廣暴政,家鄉的狂犬病大流行,當時他學醫不精,親手醫死了許多病人。

他痛定思痛之下,再度前往終南山學醫。

在終南山,孫思邈拜在一位無名道士門下,終於習得了一身的醫術,再次下山時是大業八年二月,正巧遇上楊廣徵伐高麗,他因通曉醫術被抓著當隨軍大夫。

那一戰楊廣一口氣聚集了四方軍一百一十三萬三千人,分左右十二軍,由宇文述等率領,攻打高句麗。

這一戰打得丟臉之極,高句麗不過彈丸之地,因水土不服打不下來也就罷了,還來了一個慘敗。

來護兒率江淮水師,受到高句麗伏兵突襲,敗退。陸路方面,三十萬隋軍渡鴨綠水,高句麗兵佯敗退,大軍追至平壤城下,被圍擊。隋軍大潰,僅二千七百人退還遼東。

而孫思邈就是這二千七百人其中的一個,三十萬大軍全軍潰敗,那屍橫遍野的景象他做夢都忘不了,也是從那時起,他徹底的厭惡上了戰爭,遇到戰爭就避而遠之,與戰爭相關的事情一概不去過問。

所以一聽到秦風說起戰事,一見秦風對人命“置若不理”。意圖將他精心醫治出來計程車兵馬上派上戰場,臉色立刻就放了下來。只是見秦風的問題問得古怪,心中不解,但他為人實在,也不求什麼,有一說一,直言不諱道:“就是戰爭,只有戰爭才能帶來如此大的危害!”

話從他牙縫中爆出來,顯現出他對戰爭的切齒痛恨。

一時之間,秦風也體會到了孫思邈的心情,回想一下,歷史上的那些記載就令人心悸。他不知道楊廣在別人的心目中何等人物,但在秦風的眼中他就是一個剛愎自用、不識人才、急於求成、志大才疏的人。

秦始皇確實是暴君之一,但他能夠讓絕大部分百姓填飽肚子,能夠掃平亂世,還天下一個安定的環境。

可楊廣呢?得到是父輩留下的盛世,一個擁有四千六百萬人口的鼎盛大國,不過十數年,人口僅剩下三分之一。李淵時期,武德年間,大唐人口僅有一千五百萬。草草計算,因為楊廣造成的隋末動亂,致使中國在十餘年中死了三千多萬人,這是何等可怕的數字。如將這一具具屍體堆積起來,黃河長江都能夠截斷。

在經歷過如此亂世,孫思邈厭戰的心情完全是能夠理解的。

“不錯!就是戰場,因為楊廣的暴行,引發的戰爭!若沒有這場戰爭,我華夏絕對不會受如此模樣!”

秦風沉默半晌,見孫思邈神色稍霽,繼續說道:“我秦風也希望和平共處,心中也十分痛恨、討厭戰爭,因為正是該死的戰爭,讓我一個無憂無慮的世家子弟不得不上戰場,但是,戰爭不是人們痛恨、討厭就可以避免的!孫大夫,你也應該知道歷史,從上古時期,軒轅蚩尤爭奪天下到至今,戰爭什麼時候離我們而去過?我們若不握著兵器,就要受到捱打。是反抗,還是任意的讓異族屠刀加身?”

孫思邈默然不語,臉上露出了一抹深思。

其他主將與士兵見秦風與孫思邈論戰,也在認真的聽著,當秦風說到這兒的時候,人人都如孫思邈一樣在思索著。

“孫大夫,你走南闖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壯哉大唐少年郎

碧海思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