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2章 爾虞我詐,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要新羅撐過最困難的時間,打掉倭奴、百濟的氣焰,那麼,新羅就安全了。畢竟,倭奴、百濟不是傻瓜,當他們看到南高句麗按兵不動,而自己大有損耗時就會明白淵氏的險惡用心了。”秦風說到了這兒,停頓了一下道:“或許,倭奴、百濟對淵氏的險惡用心早已瞭然於胸了,可是人都抱著萬一的僥倖心裡,在濤天的利益面前,都會抱有試一試的想法。倭奴這個民族上下都懷有冒險的精神,最喜歡以小博大,眼前是一個登上大陸的大好時機,他們是斷然不會錯過的。”
倭奴野心極大。而他們又只佔據著環境惡劣的咫尺之地,早已不能滿足他們的野望。早在多年前,他們的目光便放在了海東三國,意圖奪取三國領地,從而向西發展。這結交百濟,不惜出兵幫著他們攻打新羅,也不是好心出於對百濟這個盟友的幫助,背地裡存著強吞海東三國的意思。
只是倭奴一直顧忌強大的中原王朝……與倭奴的中心論不同。海東三國他們都很坦然的承認中原宗主國的身份,哪怕是高句麗與隋朝關係在如何的不好。除非是撕破臉相互起戰爭的時候。其他時間高句麗都承認自己是中原的附屬國。作為附屬國,宗主國有權力干涉他們的事務,調停彼此的戰事。
倭奴若是出兵打海東三國,中原是有權力干涉的。甚至出兵增援。
但若在高句麗牽頭、中原沒有察覺時,他們三國完全可以趁此機會出兵新羅。將新羅攻取拿下,只要分得方寸之地,那麼,足以讓倭奴在海東三國立足,並逐步發展壯大了。
“至於百濟的國王,同樣不是一盞省的燈。所以,最終新羅的敵人唯有倭奴一國而已。”
以新羅的實力是難以抵擋高句麗、百濟、倭奴三國的夾擊的,但是如果他們打贏了新羅,那麼他們必須面對一個問題:他們將會直接與大唐正面交鋒。如果秦風料得不錯的話,如果三盟打得贏新羅,可能也會控制在一定的範圍裡,平心而論,殘了的高句麗與百濟、倭奴三國,他們根本沒有膽子與兵鋒正盛的大唐為敵。
“去年我大唐與突厥作戰時,所向披靡,直接將東突厥這天下第一強國輕而易舉就殲滅了,百濟、倭奴哪敢貿然的與我大唐正面交鋒。若我所料不差的話,高句麗、百濟、倭奴當初是商議著瓜分新羅領地,一旦他們奪取了屬於自己的領地,一旦我大唐出面干涉,他們便不會幫著其他盟友,索性就刻意與新羅打成一個膠著的局面。”
“算計自己的同盟,這手段,真夠卑劣的。”玄冰一臉的不恥。
秦風笑道:“他們最初肯定是想著把新羅吃透,可卻沒想到,我們已經得悉他們的陰謀,並且早就把情報送回了長安。待到我大唐出面了,三盟與其拼著得罪我大唐的風險去無私的為未來的敵人付出,倒不如為了本國自身的利益,從新羅咬下一塊肉之後就適可而止呢。”
秦風說完,長吐了口氣,這就是政治,就算他怎麼不喜歡政治,也不得不承認戰爭是政治的延續,走到他今日這一步,不論是敵我都離不開政治的接觸。
正因為有利益,才會出現盟友,正是因為有利益,才會有背信棄義的事情。
高句麗、百濟、倭奴,他們之間的利益很牢固,所以他們的同盟亦很牢固:表面上的南高句麗為主力,但是百濟沒有少給高句麗送馬送糧,倭奴也沒有少從他們的海島國運送兵甲器械給高句麗,這些都是無償的。
而這一切都將會隨著南高句麗的無作為而中止。
百濟、倭奴支援南高句麗是因為他們需要高句麗在抵擋充當主力,可一旦南高句麗完全沒有做到抵擋新羅主力的作用,那麼則表示高句麗這裡並沒有盡到盟友的義務,百濟、倭奴面對國與國的利益自然不是什麼聖人,無條件無私的援助南高句麗。
“你為何不與金德曼、金勝曼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