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海思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72章 爾虞我詐,壯哉大唐少年郎,碧海思雲,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金德曼、金勝曼姐妹不簡單!你,要小心一點。別聰明反被聰明誤!”從來不會關心人的玄冰默默的提醒著。

“我明白!”秦風渾不在意的笑了一笑,有些話他說了,有些話他沒有說。別看聊得十分開心,事實上,雙方都在試探著,只是與“老奸巨滑”的秦風相比,金氏姐妹顯得單純多了。

“新羅會不會支撐不下來呢?”

“不會的。”

“高句麗最出色的青年將領無疑就是淵蓋蘇文了,此人自幼驍勇善戰,常年刀不離身,左右腰間配著長刀,後背掛著三把斬馬刀,在高句麗人稱缺刀將。說的是一次戰役中,他身先士卒,將身上配著的五把刀都砍缺了口子。淵蓋蘇文不缺死戰的勇氣……”

秦風笑著打斷了玄冰道:“淵蓋蘇文確實不缺死戰到底的決心,但是高句麗卻缺死戰到底的資本。”睿智的眼中閃著異樣的光彩:“海東三國這周邊形勢複雜萬變,高句麗、百濟、新羅各懷鬼胎。‘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高句麗、倭奴、百濟之間的聯盟看似牢不可破,然觸及利益,立刻千瘡百孔。高句麗在內戰中一分為二,已成了實質上的兩個獨立的王國,在內戰中主力部隊打得差不多了,高建武現在掌控著十萬兵力,淵氏手裡則有十二萬左右,對於淵氏而言,這十二萬軍隊是他們南高句麗最後的兵力,也是淵氏的命脈,南高句麗內部不穩,如果這十二萬人拼光了,那麼,淵氏將會讓各氏族撕得粉碎,這十二萬人除了要防守遼水沿線與各險要的戰略要地及都城平壤,可戰之兵其實並不多。現在的高句麗不同以往,已經不是海東第一強國,而是海東最弱的國家了,南高句麗此刻的剩餘兵力連自保都存著一定問題,他憑什麼跟新羅打?淵蓋蘇文現在就算有辦法能夠打贏新羅,他也要掂量掂量自己付出的代價,能不能打。要是在他出兵的時候,高建武突然南下,他拿什麼應對?”

玄冰恍然。

秦風道:“此次高句麗與百濟、倭奴聯軍並非如以往一般出擊同一個地方,他們各自成軍,分為三路。高句麗這一路,負責攻打新羅北方與東北方向。百濟攻打西方、西南方向;倭奴則從海上攻打新羅之東部、南部、東南部,並且負責打掉一卻新羅出海的船隻,因為他們生怕新羅走海路向大唐求助。三國的如意算盤打得非常好,那就是在大唐尚未收到訊息、尚未乾涉時將新羅拿下,讓大唐不得不承認既定的事實,預設了三國瓜分新羅之事。可三方看似同心同德,事實上各國都是心懷鬼胎。”

“從長遠計算,高句麗在未統一之時,已不可能是我們的對手了。淵氏與新羅接壤,又是世仇,如果新羅出兵,他連還手的資格都沒有。淵蓋蘇文是個聰明人,他不會看不出自己所面臨的危機,他急匆匆與高建武達成和解,並拉起三聯盟,無非是為了自身的安危罷了,想要自保、想要發展,淵氏只有一條出路,那就是聯合倭奴、百濟,將新羅這個不穩定的因素剔除掉,同時,藉助這場戰爭將倭奴、百濟的實力削弱下來,唯有處在同一個級別,南高句麗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我認為淵氏即便出兵,也是在邊境打個旗號,擺擺樣子給倭奴、百濟看看而已,所以說,新羅的敵人只是倭奴、百濟而已。”

玄冰這時也反應了過來,南高句麗目下舉國兵力不過十二萬多,一旦發動戰爭,死傷在所難免。不管新羅最後能不能攻下獲得最終的勝利,南高句麗自身都傷不起。十二萬餘兵力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自保已經是嚴重問題,但好說歹說也有一點點的威懾力。但是再讓新羅消耗個三四萬,只剩下可憐的七八萬兵卒護國,南高句麗憑什麼應對未來的挑戰?就算不會被新羅滅了,也會受到歷史弱肉強食的不變道理而亡。

所以真正不敢打、不敢消耗的是高句麗,而不是手握十五萬大軍的新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壯哉大唐少年郎

碧海思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