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章 能做皇帝的果然都不傻,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知道朝廷中樞是如何辦差的,這是一種歷練,又不是害他,有什麼好過意不去的呢?

而且正因為臣是劉備業師,臣才更瞭解劉備秉性,知道他素來只想平賊報國。只要接到朝廷詔書,定然心神無貳放下兵權入京。這樣穩妥之人,才可以作為昭示天下的典範。”

盧植沒說出來的潛臺詞,便是:如果不拿劉備做這個典範,而是召請如今的劉焉、董卓回來做京官,他們肯麼?就算皇帝權威還在,他們不敢不肯,至少也得找藉口多拖延一些時日吧?

而盧植這番話的潛臺詞,已經是形同打包票:你要是召劉備,劉備不但會來,還會毫無保留地立刻就來!扮演九夷之於夏桀的示範作用。

當然了,這裡絕對不是在說劉宏是夏桀!這點必須澄清!

話說到這份上,劉宏也不由聳然動容:“想不到啊,盧卿對於劉備的忠義之心,如此有把握,既然這樣,朕也不會負他,就拿他做個試金石吧。召他進京當以何官職名義,盧卿可也想過了?”

這個問題,盧植稍微多拖延了一些,甚至說了些別的備胎選項,以降低皇帝對他“早有預謀”的反感,最後東拉西扯,回到了“宗正少卿”這個選項上。

然後,有把李素說的那些好處,挑了前兩點眼下就能說的,略作包裝說了一遍。

具體措辭就不再贅述了。

劉宏聽後,果然覺得很有可能性,就批准了,讓蹇碩幫忙擬旨。

不過,皇帝要考慮的問題,顯然比盧植和劉備的要多得多,他很快得想想遼東徹底平定後,接任的太守人選。

這個問題盧植就不方便建議了,因為他只要一建議就顯得很假,容易讓皇帝覺得臣子在算計他。

劉宏稍微問了幾句之後,盧植才一臉自然而然的“剛剛想到”,回奏說:“陛下,劉備前日已派其副遼東長史、護烏桓校尉李素進京述職澄清。遼東之事,劉備精於兵略,李素明於內政。

既然日後遼東戰事已熄、當以牧民為先,陛下何不召李素問之,看可有得用人選?而且,若是陛下願意讓李素擔當遼東太守,直接讓他由長史轉為太守也可。”

這句話不是李素教他的,要是李素此刻也在場的話,聽了恐怕會捏一把汗。

劉宏要是真聽從了,那可就把李素一個人丟在遼東當土皇帝了。

不過劉宏也知道李素跟劉備的眾多手下關係都很好,如果留李素長期擔任遼東太守,那就等於沒有起到“防止險遠之人割據”的效果。

所以他虛弱地擺了擺手:“若是讓李卿接任,不是白費這麼多周折了麼,何況朕本有心留李卿也做京官。也罷,就把李卿招來,問問他可有其他人選。”

……

蹇碩連忙去傳話,同時讓盧植先到園內另尋一處歇息、賜膳,一頓飯的工夫之後,李素就被召進畢圭苑來面君。

“臣護烏桓校尉李素,叩見陛下。”

一番禮儀、日常問對之後,劉宏就提起了剛才的話,讓李素舉薦未來的太守人選。

李素假裝想了一會兒,還說了些“日後戰事已平,當以民政為重”的套話,不過他更瞭解情況,所以說得比盧植多,特地強調了“這兩年的遼東需要一個大政府的太守,有足夠的錢糧儲備,能全面管好百姓的口糧借貸、屯田開荒”的情況。

這種資訊劉宏倒是第一次聽到,聽完後覺得很有道理,就讓李素直說候選人。

李素這才把糜竺推出來:“陛下,臣以為,現任幽州別駕、此前兼任戰時轉運的糜竺糜子仲,可擔此位。糜竺為東海鉅富,擅長經營,雖才幹不及桑弘羊,卻也非同一般。讓他排程民力,統營開荒、賙濟渡荒,定然使百姓都能活下去。

只是糜竺此前官位品秩還是低了些,直接接任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顛覆戰國之魏國

水動

穿越:天下第一當贅婿

烏拉超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