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56章 歷史的提前量,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素善於打仗,只是他前世的專業原因,遍觀史冊,對歷史大事經驗太瞭解了。

在李素看來,今日收復長安之戰,環境、敵我態勢,簡直都可以和唐朝中後期的涇原兵變相比——

在涇原兵變中,也是從涇原來的帶有胡化的邊軍,原本奉命出師勤王,走到長安後朝廷吝惜財物不發犒賞,部隊直接譁變佔領了長安城。然後朝廷費盡周折,最後靠晚唐名將李晟收復長安。

涇原兵變的兵源地,就相當於漢朝的安定郡,跟李傕之前決戰兵敗的地方差不多。唐朝後期的邊軍胡化問題跟漢朝也一樣嚴重。漢朝後期西涼軍大量用羌胡兵,唐朝也大量用安祿山之類的胡將,所以軍隊和政府的矛盾型別也相似。都是不知義理的胡兵沒拿夠錢就背叛朝廷

而涇原兵變之戰中,李晟最後為了防止亂兵燒燬唐朝皇宮和宗廟,就是堅持打北城門,從光泰門殺進玄武門,直接先收復太極宮控制中樞。

《資治通鑑》中引述李晟定策的原話是:“坊市狹隘,叛軍若伏兵格鬥,居民驚亂,不利官軍。若從苑北進攻,潰其腹心,叛軍必定奔亡,如此皇宮不殘,坊市無憂,可為上策。”

李素當然不會記得資治通鑑上的原話,但其中道理他是能理解的,關鍵就是當你知道這是一場“城門破了之後敵軍還會繼續負隅頑抗搞破壞”的戰役時,你就該這麼打。

普通的挑軟柿子捏的戰術,只能適用於“城門破了敵軍就兵無戰心,不想再抵抗”的情況,不能對付視死如歸的死硬分子。

要實事求是區別敵人的型別,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對不同型別的敵人用不同的戰略對付。

劉備聽了諸葛亮的轉述,不由也是受益良多。

劉備忍不住讚歎:“伯雅與賢侄可謂是見微知著,條分縷析。能根據敵兵敵將之不同,因敵制宜分門別類制定戰術,識人心之敏銳,後生可畏啊。

孤竟然沒想到要根據李傕的特性專門調整攻城方略。如此,就繼續按照伯雅所說,東西南只用於誘敵分弱兵力,北門主攻、直取未央宮與宗廟!

唉,說來陛下也是不爭氣,為了一己安危,捨棄宗廟出奔,惹得李傕狂性大發,咱這次要是攻打遲緩,破門後讓李傕回過味兒來,一把火燒了太廟,豈不是罪過?陛下縱然貴為天子,萬金之軀,那也不該捨棄祖宗而逃,唉。”

劉備跟諸葛亮聊了一會兒,把最終方略確定了,天色也已近午,烈日當空,在望樓上曬得也難受,他們就繼續綁著安全繩下去,換瞭望手們繼續觀察。

不過,倒是沒有給普通瞭望手配望遠鏡,那玩意兒需要保密,經手的人不能太多。只有到了即將攻城的時候,明顯可以看到敵軍排程異常,才會偶爾派個拿望遠鏡的高階將領上來看一眼。

——

五千字大章!今天還會有三更,後面爭取三千加四千,今天也是一萬兩千字,算還兩更。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筆趣閣手機版更新最快網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禍亂明朝

錦衣鐵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