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06章 打著修理的旗幟,走著拆除的路子_801,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諸葛瑾與諸葛亮從新城沿著伊水策馬北行,不疾不徐,一路上諸葛瑾正好順便沿途觀瞻河南尹在二弟治理下的新氣象。
至於他帶來的移民和基層官吏,還要在新城多盤桓一兩日,等著坐船轉移。因為移民哪怕只是帶了必要的隨身財物,轉移起來依然太過沉重了,走陸路是不得已而為之。
從益州移民來河南尹,全程九成以上的道路都能走水道,只有南陽郡與河南尹之間、經過魯陽-梁縣的那一段,要走一百多里陸路,這段是翻越伏牛山的路程(東邊的嵩山更難翻,所以寧可翻伏牛山)。
從梁縣到新城之後,因為新城瀕臨伊川,諸葛亮提前籌集了一些伊洛水流域的民船在此等候,移民到了之後可以直接上船,再轉移最後的兩三百里路。
諸葛瑾一路走馬觀花,看了新城縣(今伊川縣)到龍門伊闕關之間,沿伊水幾十里路上,農田都粗略翻整過了,燒荒露出了微微發黑的肥沃土地。
百姓們還有普遍住上瓦房的,甚至有些瓦房看起來還比較新,都沒人住,應該是諸葛亮徵發徭役施工、造給新來的移民住的。
諸葛瑾不由感慨起這地方居然還挺富庶。
“雒陽殘破多年,之前司空讓我組織移民,把今年的益州移民拉到這兒來,我還以為是百廢待興之狀。
居然百姓還住得起瓦房,雖然有些摻了草輥茅茨、採椽泥糊,畢竟看得到磚瓦痕跡。賢弟治理河南成績不小啊。”
諸葛亮內心得意表面謙遜地微微一笑:“這沒什麼,只要善於統籌,重建雒陽周邊,還是比那些真正苦寒荒僻之地要容易的多,畢竟這兒基礎好。
當初率經戰亂,遍地火焚,可畢竟不可能把磚瓦木石都燒盡。尤其城南皇家園林眾多,有些地方已成斷壁殘垣,其實有心管理的話,還是可以回收回來不少可用的建材。
燒荒的時候,把拆下來整理好的廢舊磚石瓦當碼好,堆上要燒荒的草木,再過一次火。草木灰吹去,留著當肥料,那些建材就能重新用了。
造民宅也不用太講究,就算磚瓦變脆,也好過直接用草輥茅茨絆上黃泥砌牆築頂。李師是變通之人,陛下也豁達聖明,不似懷帝時不可言父兄過、不敢拆毀南郊皇家園林殘跡。”
諸葛亮侃侃而談,把他修復雒陽周邊的心得,說得很是頭頭是道。他這番治理,卻比後世歷史書上津津樂道的“丁謂修汴梁,一舉而三役濟”還要高效井然。
丁謂修汴梁宮室、街衢的故事,是記載在沈括的《夢溪筆談》裡的,被認為是宋朝那種商業社會下,政府工程高效的典範了。
但丁謂也不過是挖汴梁大街取土、挖街後通汴水運其他外需建材物資、最後再把建築垃圾填埋回去修復汴梁的大街。
要比對施工人力的節約,諸葛亮直接把經過戰火後宮室和皇家園林已經用不了的淘汰舊建材,拿來置換給民宅,廢物利用方面,已經不可能再加強了。
至於“建築質量”問題,說句實話,如果諸葛亮不這麼幹,新移民和雒陽周邊原本的百姓,也不可能有財力去用磚瓦石頭造民房。
廢舊的磚瓦就算質量再差,也比老百姓直接用草輥加強黃泥巴要好得多。
之前雒陽地區的統治者之所以沒這麼幹,一方面是朱儁時期不敢隨意拆用廢棄皇家園林的建材,劉協活著的時候也不便拆他爹留下的遺物。
袁術袁紹二賊入主雒陽期間,則是完全沒話心思精力好好經營這些領地。袁術是沒時間,袁紹則是覺得這是一塊前沿戰區,建設好了也未必長治久安。
現在劉備派了李素來,才算是真正對雒陽周邊有了主人翁的意識,好好種田,覺得種得好了成果收穫都是自己的。
只有當自己的地盤來種,種田才會種得好。各種實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