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東匹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2章 漢化東胡草原,三國從忽悠劉備開始,浙東匹夫,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時間很快到了212年的農曆四月底,也就是大漢擊退草原聯軍入寇之後的那個初夏。
十萬北伐大軍都已籌備停當,上千艘的運河船舶與海船,分東西數路把數以百萬石計的各種軍需民生物資,運到北疆前沿。
之前的戰爭損害、主要是對基礎設施的破壞,也都基本上修復彌合。
受害最嚴重的渤海、右北平、遼西三郡,已經看不到什麼戰爭殘骸了,徹底修理打掃了一番。
另外,在過去的這個臘月、乃至開春的三個月裡,大漢軍隊也趁著搜剿殘敵、拓展人口的機會,在東胡草原上展開了圍捕與移民屯墾,
一邊搜略外逃的漢族和烏桓婦孺,一邊組織少量的漢人赤貧百姓為骨幹,來當地種田放牧,沿著遼河兩岸稍微種點水稻,其他灌溉條件稍微差一點的地方,則輪作黑麥。
如此漸漸改變東胡草原的生產方式和民俗,順便為將來進一步的北進提供更前沿的基地、跳板。
(注:東胡草原就是後世的科爾沁草原,就是秦漢之交時、被那個鳴鏑弒父的冒頓單于滅掉的東胡原本的聚居地,在大興安嶺以東。後文開始都用秦漢時的地名稱呼。
大興安嶺以西的漠南草原,就叫“南匈奴草原”,對應錫林郭勒。大興安嶺以西的漠北草原,後文就叫“北匈奴草原”,對應呼倫貝爾。
另外呼倫貝爾再往西、南側沿著肯特山到烏蘭巴托一帶,北到貝加爾湖,稱“丁零草原”。肯特山就是狼居胥山,貝加爾湖就是瀚海。)
至於這一波移民屯墾擴張的契機,其實也很好理解,算是恰逢其會,也花不了朝廷多少錢糧——
畢竟之前的戰鬥中,大漢累計殲滅了十九萬之眾的草原聯軍,還活捉了八萬七千多人的俘虜奴隸。這十九萬精壯人口對應的老弱婦孺,可不得有至少超過五十萬?
這些部族當中的精壯男性,本來是趁著冬天南下打劫補貼家用的,直接死在外面了,家裡那點人口當然是毫無抵抗力。
哪怕漢人不來,這個冬天他們也因為失去了壯勞力、食物短缺過不下去,用草原上的殘忍方式,自行淘汰了一大批老弱。
也就是搞食物配給、在明知會餓死人的情況下,提前就不給老人分吃的了。這一切都是胡人自發乾的,跟大漢無關。
張飛趙雲還算是仁慈的了,在臘月的時候知道了草原上飢凍相食的情況,摧枯拉朽出兵,把老胡人都餓死得差不多後、剩下的那些婦孺收編了。
就這還有五十多萬人口,基本上算是整個東胡草原上全部的有生力量了。這裡面,外逃的漢族婦孺大約佔三分之一,其餘三分之二是烏桓。
當然,哪怕是針對婦孺,大漢朝廷的救濟肯定不會白給,上報朝廷之後,朝廷立刻拿出了一個處置措施:
之前遼東不是從中平末年、糜竺治理地方後,就和平了多年,所以人口繁衍、男多女少,有赤貧光棍嗎?後來李素還移民了累計超過十萬人去三韓和扶桑。
那現在就依葫蘆畫瓢,繼續順著這個成功經驗,再拉個幾萬遼東漢人、赤貧娶不起老婆的青壯,給他們每人發一個被殺了丈夫的烏桓寡婦當老婆,也總好過沒有老婆,在東胡草原上廣泛屯墾。
另一方面,朝廷也緊急釋出了調令,提拔了一些在之前抗擊草原聯軍中表現不錯的遼西、右北平文官武將,同時把最擅長夷務的田疇、田豫二人往北調到東胡草原上,直接建立了兩個新的郡,讓他們開拓治理。
至於新郡的地名,因為當地有紅色的山,靠西的那個郡就直接叫“赤峰郡”即可,反正當地只是草原,再往前追溯也沒有郡縣設定,沒有地名可以借鑑。
而靠東一點的那個郡,倒是有古地名可以借鑑,那就直接沿用“柳城縣”的名字,升級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