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嫣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節,當太后的這些年!,瑟嫣,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可以說農業稅從來不是賦稅中的大頭,更別提還有各種的礦產稅、鹽稅、茶葉稅。說真的,楊太后有時也搞不懂這些以東林黨人為首計程車大夫們的想法。扯了為國為民的大旗, 好歹也要幹一兩件人事吧, 口頭上說得好聽, 結果所作所為利的皆是他們所在的利益圈。
朱慈燐上臺以來,楊太后之所以嚴密把控各種礦產、特別是鐵礦,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減少鐵礦流入關外數額, 真要是像崇禎一樣,被他們糊弄住了、取消的礦稅、放開了挖掘限度,不是給後金那群韃子提供更多兵器的原料、讓他們更加強大嗎。
而鹽稅、茶稅 ……
楊太后想到鹽稅時發出一聲冷笑,想到茶稅時又發出一聲冷笑。後世的人都知道,在古代最富的可是江淮一代的鹽商啊,一斗富,一炫富,那是成百上千金直接往水裡丟,而茶商比之鹽商要窮一點,但個個財富也不容人小看。楊太后想著,弄死東林黨人這群血吸蟲後,也是時候整頓江淮一代的鹽政了,沒道理年年加大力度建鹽場曬鹽、結果鹽稅一年比一年數少,今年居然還跟茶稅持平了。這是打量著自己重心在軍政上、所以膽大包天想糊弄人啊!
楊太后將壓在心中多年、對於東林黨人的憤慨完完全全宣洩後,望向了朱慈燐。“皇帝,你說這些人當不當殺!”
“自然是當殺!”朱慈燐笑了笑,聲音還透了一絲處於變聲期的沙啞,可說出來的話卻比楊太后好不了多少,也可算是句句誅心。
“他們啊,打量著朕年紀小,好糊弄,所以買通朕身邊伺候的內監、讓內監故作不經意間對朕說出他們的抱負和理想,他們打著幫朕早日親政的名義,變著花樣兒跟朕說母后權利、私慾過甚,用心險惡的想離間朕和母后之間的母子情分。爾等百死而不冤!”
所以說不止楊太后想一網打盡、殺了東林黨人,就連朱慈燐也不想他們活著。遭了君王厭惡者從來是沒有好下場的,更別提還是遭了君王之上、垂簾聽政的太后,於是隨著楊太后所說的關於東林黨人‘噁心’之言論傳遍天下時,代表著江南士紳、地主階級的東林黨人全部遭了秧,就連早已身死的顧憲成等人,也受了牽連,奪了身後諡號、子嗣封蔭。
這場時隔多年、再一次展開的‘東林黨~人’清洗,維持了一月之久,才漸漸的落下了帷幕。清洗活動結束後,楊太后乾脆利落的朝著江淮一帶的鹽政開刀,僅幾天時間、負責此事的廠衛就將江淮各州縣的大牢給塞得滿滿的,那些收授賄賂、貪汙枉法的官員以及犯事、逃稅的鹽商家所抄的家產更是源源不斷、大車小車的運往京師,大大的豐盈了國庫,以及兩宮太后、皇帝的私庫!
“朕記得往屆很多士子仍是白丁,就從中選憂、填補此次‘清洗’造成的空缺。”朱慈燐看著施鳳來,認真嚴肅的說道。“記得將江淮一帶出身計程車子剔除出名單,母后說了十年不用江淮人,朕深以為然。沒有江淮士紳的支援,東林黨人敢這麼上躥下跳!”
朱慈燐還就不信了,大明國土遼闊、人口眾多,除了江淮、其他地方就找不到人才了。而且東林黨人算什麼人才,不過是一群喜歡說大話、道貌岸然的偽君子罷了,說不定沒了他們在,大明沒有這些血吸蟲扯大腿兒、會更加的蓬勃發展呢!
日子轉瞬到了四月,禮部官員奏陳:鄉試、會試二三場兼武經書算。放榜後驗騎射。五月,後金第三任大汗多爾袞,正式稱帝、改年號崇德,改國號為請。下旬三十,調集滿蒙八旗共十萬攻明。
楊太后本就料定、後金、不、該稱清朝遲早有一天會再次南下入侵,所以堅定支援遼東方面擴軍。而此時遼東方面擴軍已達百萬之眾,其中水軍人數佔了三成,陸軍中、攜帶□□、刺刀的騎兵又佔了一半。糧餉的充足再加之器械精良,如今的遼東守軍可以用兵強馬壯來形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