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陽恩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9章 喪事習俗(三),雲和月亮,兆陽恩多,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聲哭泣的人,哭的都半是女眷。
參加敬酒和勸酒的人有多少,就有多少人參加繞棺。
男隊以蔡忠和、陳月明等人為首。
女隊以魏麗瑩、嚴冬雪等人為首。
男女隊都排成了長龍,繞棺就繞了半個多小時。
繞棺環節結束之後,抬棺材的人,也叫行棺者,就將棺材用棺材釘給釘死。
棺材釘釘完之後,等於是入殮的整個過程結束,就進入送葬過程了。
行棺者將棺材抬起時,就預示著死者真的要走了,這個時候死者的女眷就會放聲大聲悲哭。
送葬隊伍最前面是一面大銅鑼,一步一敲地為死者開道。
敲銅鑼的都半是死者的遠房至親。
敲銅鑼者之後是舉招魂帆的。
招魂帆後是香爐。
香爐後是死者遺像。
遺像後是買路紙。
買路約就是向地上扔黃紙,阻擋死者上路的小鬼們見有路錢撿就不再會阻擋死者前行。
買路紙之後就是棺材。
棺材之後是放鞭炮。
放鞭炮之後就是哀樂樂隊。
哀樂樂隊之後是抬著花圈和輓聯的送葬的大隊人馬。
送葬的人,男的能一路送死者到墓地,而女眷則要在半路上,抄便道以不走回頭路為標準返回。
陳德生的送葬隊伍,披麻戴孝的延綿了一公里多路,哀樂聲聲,鞭炮齊鳴,非常排場。
“唉,陳德生真有福氣。”站在村道上觀看的村裡的老人們這樣說道。
送葬結束,完墳環節就是風水陰陽先生們的事了。
完墳之後,整個喪事就接近尾聲,人們也大都從悲傷的情緒中解脫了出來。
最後就是喪事喜辦的“散齋宴”或者是“長命宴”,區別就在於死者的年齡長短了。年齡長的叫“長命宴”,反之就是“散齋宴”。
在箬溪地方上,人們習慣把少於六十歲去世的稱之為短命,沒有走完一個甲子週期。走過甲子年六十歲以上去世的人就算是長命了。
陳德生最後的喪宴,實在是沒辦法實現,能讓這全村的人都吃上一頓“散齋宴”,不是錢的問題,也不是糧食的問題,是燒不出這麼多可供全村人來吃飯的飯菜,一次“散齋宴”八人一桌要一百五十多桌,這飯菜怎麼燒?
最後還是陳尚榮牽頭,把陳月明、蔡忠雲、陳德生、林美蘋等人如今起來商量出一個辦法來。
分齋。
這可是前所未有過的習俗。
這辦法還是李小珠想到的。
開始大家想到了分幾個地方燒,或者一個地方燒幾個地方擺,或者是按原來的各生產隊集體吃飯的辦法,由各村民小組組織起來燒飯菜。
就是這分發到各村民小組去的想法,讓李小珠想到了“分齋”的辦法。
“乾脆,把這飯菜分到各家中去,讓他們自行燒不是更好?”李小珠也不知道自己想到的辦法是不是行得通,說話的聲音也是弱弱的。
“這辦法可行,我們就按這記賬上的名單,把齋飯菜打包給各家帶回去。”陳月明第一個贊成。
陳尚榮笑著說道:“大家想了半天,最後還是把這大鍋飯給包乾到戶了哇!”
“哈哈哈!”
自然想起了陳月亮為什麼給警車帶走的。
想不到陳月亮老爸去世的齋飯也要實行這樣的包乾到戶的辦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