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官復原職
璐曼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6章 官復原職,錦鯉福寶下凡被團寵,寵物成精了,璐曼曼,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主要方式。
不是翰林不經廷推而進入內閣的大學士是很難得到朝廷上下的認可的。
憑大禮儀事件上位的張璁,原本只是個三甲出身的南京禮部官員,在沒經過廷推的情況下,張聰憑著先帝對他的信任,一再和朝臣強調“閣臣揀擇自君心”,硬生生將張聰塞進內閣。
對於這種特殊提拔的閣臣,翰林們是極其不屑的,“初拜學士,諸翰林恥之,不與並列”,並由此引發一連串的風波。
因此作為一個讀書人,要想進入內閣,染指最高權力,成為翰林是第一步要實現的目標。只有成為翰林,才有機會廷推進入內閣。
有先帝一代,成為翰林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薦召,另一種則是透過科舉選拔。
翰林院設立之初,主要是透過薦舉的方式來選擇翰林學士,到後面演化為薦舉、科舉並用。
後來大學士李賢奏定“翰林院修撰、編修、檢討專選進士”,非進士不入翰林就成了定規,不過薦舉一途仍未廢除。
但透過薦舉進入翰林院的官員就和未經廷推進入內閣的人一樣,是會被同僚排擠的。
如聲名赫赫,被譽為江南四大才子的徐徵明因為擅長書法,被舉薦進入翰林院。
以善書徵入翰林為侍詔,諸詞臣以其不由科第,猶群呼為書博士,不屑與同列...是時專尚科目,徵明意不自得,連歲乞歸。
以徐徵明的才華和名聲,尚且得不到翰林們的認可,只好灰溜溜致仕乞歸,一般人想透過舉薦的方式入翰林即使是有門路,也是沒這個勇氣。
翰林和閣臣的選拔制度造成當時掌握最高權力的執政者們大多是熟讀四書五經,卻缺乏實際從政經驗和基礎歷練的官員,對國家的治理大多是遵循舊例,很少能有開創性的治理。
到軒轅崇明先帝七十八歲薨逝前,為了避免這個情況,慢慢有了“不當專用詞臣,宜與外僚參用”的呼聲,鼓勵有能力、有行政經驗的地方大臣入閣參與國家的治理決策。
但由於詞林內閣體制的傳統已根深蒂固,一時間難以動搖。
直到軒轅帝二十歲開始繼位,改國號泰安,國家已陷入水深水熱之中,軒轅皇帝痛下決心,大規模選拔非翰林出身的官員入值內閣,其時已迴天無術。
翰林院制度有種種不足,但卻為讀書人指明瞭一條“學而優則仕”的社會上升通道。
無數讀書人埋頭苦讀,只為能夠在科舉考試中雀屏中選,成為翰林學士乃到閣臣,最終實現治國平天下的終極理想。
蘇淮瑾可謂是相當幸運,趕上一個好的時機,朝綱穩固,進入翰林院比許多人都幸運。
軒轅帝繼位二十年,政治思想達到軒轅王朝巔峰,把國家治理的井井有條。
只可惜,百姓仍然不夠富足,時常有百姓因為疫情流離失所,這幾年瘟疫好不容易過去,但是糧食最為短缺,百姓苦不堪言。
蘇淮瑾第一天上朝感覺還挺不錯,皇帝陛下面相一看就是和善的,回來跟家裡人一陣誇讚。
蘇老頭連帶著給兒子夾了好幾塊肉,蘇淮瑾心情十分不錯。
溫氏蘇老頭帶著人這幾天將新房子收拾了好幾天終於像個樣了,蘇老頭難得做飯,一頓飯吃的十分愉快。
蘇思淼半夜三更爬起來修煉,如今已經到第二個虛靈境了,真身虛身進入靈虛境完全不受限制,對打一個十歲小男孩完全不是問題,修煉完美滋滋睡了一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