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澤院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節,論寵姬與賢后的距離,司澤院藍,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場只有更慘,沒有最慘。當然了,那時的秦興思也還是一個好官,盡忠職守。
亂世之中,最苦的從來是百姓。他們甚至不用多大的恩惠,甚至從來沒有見過傳說中的武王是什麼模樣,就聽信了那天邊傳來的訊息,相信他們的君王是真的盡力了——即使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存在,也是他們能夠借之來安慰自己繼續活下去的存在。
幸好這指望不完全是假的,至少武王自己不想讓它成為假的。他不滿足於越國的南方之地,不滿足於周遭臣服的小國;他將目光放到了洛水以北,他看到了那邊的土地牛羊,還有位於三角洲上的、蒲朝最重要的地方——洛都,安放著象徵天下的九鼎的洛都。
這說出去,只會被人說成大逆不道。但是幾個越國心腹重臣都知道,並且都誓死追隨武王。因為,他想要稱霸天下,除去他自身的野心,還有更加冠冕堂皇的理由——安天下。
從武王上一代開始,蒲朝的內部爭鬥就初現端倪。天天往呈都裡報的快報通常都是一類訊息,百齊換了新候,樊國打退了陳國,諸如此類。而坐在洛王宮高位上的天子,太子虞墴的父皇恭王虞堅,已經是垂垂老矣,不日將暮。一是根本騰不出手來整治下頭,二是根本不覺得會出什麼事情,於是就一直拖著,頂多就發幾個不痛不癢的詔令,顯示天子還存在。
最後,就拖成了再也無法扭轉的局勢。蒲朝建立數百年,當時的分封制到現在已經變得搖搖欲墜——每塊封地裡,諸侯都享有絕對的自主權;時間一長,哪兒還有人能時刻記得,諸侯上面其實還有一個天子?
當時實行分封制的蒲朝太祖一定沒有想到,在時間的流逝中,沒有天災,沒有人禍,天子的權利卻慢慢地被架空了,以至於到最後的話語權也只剩下了表面。這也就直接導致了,後來虞墴一度有心採取強硬手段來制止諸侯的爭鬥,但是手裡沒有兵權,只能有心無力,坐看大廈將傾。
這天下,人心不定,局勢就不會定。而能定人心的,不是幾百年前的聖人,而是現在能讓天下人吃得飽穿得暖的人。無論是誰來做這個人,總都會有人來做這個人。
武王不敢說他就是那一個,但他覺得他是比較早意識到這點的人,也是比較早動手為此準備的人。他小心地觀察了幾年,最終覺得他們昭氏可以在其中分到一杯羹,只要動手。他們越國本就擁有優勢,最大的對手也就是魏國而已。
於是越國開始了對北面的征戰。十幾年來,從東北到西北,武王慢慢地把自己國家的疆域擴充套件了之前的四分之一。越國本就是佔地最大的諸侯國,這麼一動靜,實在太招眼。只不過等洛都的人回過神之後,事情已成定局。而在洛都之北,魏國也在採取同樣的攻勢。
讓哪邊退?怎麼讓他們退?洛都裡的清流派大臣幾乎都愁白了頭。他們有的是舌戰群儒的本事,但對方如果不是儒呢?更何況,越國就罷了,魏國沒稱王,叫他們拿出什麼理由來阻止?
但是這些都不在武王關心的範疇裡。他關心的是,他能不能比他的老對手魏懷公田博多撐過些時候,他能不能在他有生之年裡看到他稱霸天下。要知道在越魏兩國的戰爭裡,表面上看著勢均力敵,但還是他們越國坐收天時地利,更有後勁。
武王之所以會這麼想,這麼著急,都是因為他自己的身體。如果一個人年過中年,在外常年征戰,在內熬夜批改摺子,就算有各種珍饈佳餚名醫相陪,也免不了身體不虞。他就察覺到了這種變化,並且意識到,他很可能來不及實現他的宏圖大志,他原以為時間足夠、能夠成功的宏圖大志。
武王一生醉心於國,後宮凋零,根本沒有什麼寵愛妃子,也就一個老來子,就是昭律。子息只有一個,未免單薄,是個弊病;就這麼一個兒子,那自然各種東西都教了,也免不了千般疼萬般愛;雖然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