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合集(27)
上官小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盛世合集(27),神域外傳之穿越三國時期,上官小雅,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地區的戶調也作了具體的規定:邊郡與內地同等之戶,近的納稅額的三分之二,遠的納三分之一。少數民族,近的納布一匹,遠的納布一丈。
品官佔田蔭客制
品官佔田蔭客制是一種保障貴族、官僚們經濟特權的制度,同時也有為貴族、官僚們佔田和奴役人口的數量立一個“限制”的用意,以制止土地無限制地兼併和隱瞞戶口的情況出現。此制度規定:“其官品第一至第九,各以貴賤佔田。第一品佔五十頃,第二品四十五頃,第三品四十頃……每低一品,少五頃。”對於庇廕戶,“品第六以上得衣食客三人,第七第八品二人,第九品一人。”“其應有佃客者,官品第一第二者佃客無過十五戶,第三品十戶,第四品七戶,第五品五戶,第六品三戶,第七品二戶,第八品第九品一戶。”庇廕戶的佃客,為私家人口,歸主人役使,不再負擔國家徭役。
實行戶調製的詔書釋出之後,遭到了豪門世族的抵制。他們或是隱田不報,或是反對農民佔有耕地。但這一制度從一定程度上,用行政的手段將大量的流動、閒散人口安置到土地從事生產,這對於穩定社會秩序,促進社會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興修水利
晉武帝很注意開墾荒地,興修水利。如在汲郡開荒五千多頃,郡內的糧食很快富裕起來,又修整舊陂渠和新開陂渠,對於灌溉和運輸都起到了很重大作用。
晉武帝時,開鑿和修復的新舊渠道水利工程可以說是遍及全國地。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太康時,杜予鎮守荊州,“修邵信臣遺蹟,激用滍、淯諸水,以浸原田萬餘頃,公私同利,眾庶賴之,號曰‘杜父’”。淮南相劉頌修復芍陂,“百姓歌其平惠”。晉武帝組織人力擴充整修潞河車渠,灌溉土地萬餘頃,澤及四五個縣。為防水澇,晉式帝還責令修治了兗、豫二州的舊陂舊堨及私家小陂。水利工程的修建,保證了農業生產的豐收。
由於水利事業的發展,一些灌溉工具被廣泛應用,如杜予發明的“人排新器”。同時,以水力發動的農產品加工機械水碓、連機碓也遍及各地如,司徒王戎“廣收八方園田水碓,周遍天下”。再如《太平御覽》引王隱《晉書》說,晉武帝時“有公主水碓三十餘處”。水利灌溉事業的如此發展,大大促進了西晉農業的恢復與發展,“太康之治”就是在這一比較充實的經濟基礎上出現的。
減免徭役
由於數十年的戰亂,中原地區經濟遭到極為慘重的破壞,人口也大減。晉武帝的故鄉河內郡溫縣,人口也只有原來的幾十分之一。為此,晉武帝決定採取一些措施增加中原地區的人口。他下令,十七歲的女孩一定要出嫁,否則由官府代找夫家。滅蜀之後,招募蜀人到中原,應召者由國家供給口糧兩年,免除徭役二十年。滅吳後,又規定吳國將吏北來者,免徭役十年,百工和百姓免徭役二十年。
泰始四年(268),晉武帝還設立了“常平倉”,即豐年收糧,荒年平糶。豐年按適當價格拋售布帛,收購糧食;荒年則按適當價格出售糧食,穩定糧價,維持人民的正常生活。晉武帝一再責令郡縣官吏,要“省徭務本”,打擊投機倒把、囤積居奇。
由於晉武帝採取了這樣一系列有力的經濟措施,使農業生產逐年上升,國家賦稅收入逐年充裕,人口逐年增加,僅平吳之後不到三年時間,全國人口就增加了130多萬戶,出現了“太康繁榮”的景象。
人口的大量增加,是“太康之治”的標誌之一,也是太康年間晉王朝經濟繁榮的動因之一。
勸課農桑
晉武帝即帝位後,繼續推行曹魏以來行之有效的屯田。如羊祜鎮守襄陽,分其所統領部隊的一半進行懇田、屯田八百多頃,一年後,收穫的糧食夠軍隊十年吃用,大享其利。為增加屯田勞動力,晉武帝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