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小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南朝皇帝篇(21),繼續神域外傳,上官小雅,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19章 南朝皇帝篇(21)
統軍伐蠻
元嘉二十八年(451年),劉駿晉升為都督南兗州、南兗州刺史,鎮守山陽。不久升遷為南中郎將、江州刺史,並都督江州及荊州的江夏、豫州的西陽、晉熙、新蔡四郡軍事,仍持節。當時劉宋境內的沿江群蠻趁劉宋北伐失敗,府庫空虛之際,紛紛舉兵叛亂,自淮水、汝水以至長江、沔水等都深受其害。
元嘉二十九年(452年),宋文帝派太子步兵校尉沈慶之等參與伐蠻,江州、雍州、豫州、荊州都派軍參戰,各路軍隊在劉駿的南中郎府的總督下組建討蠻聯軍,並由劉駿統領諸軍征討沿江群蠻。
元嘉三十年(453年)正月四日,劉駿自潯陽(今江西九江)統率討蠻諸軍抵達五洲(今湖北浠水西南),率先討伐反叛群蠻中帶頭作亂的西陽五水蠻。沈慶之等也自巴水趕到五洲與劉駿會合,商討軍情戰略。
起兵奪位
元嘉三十年(453年)二月二十一日,太子劉劭發動叛亂弒殺了宋文帝,而此時劉駿正統軍在巴口(今湖北黃州市東巴水入江處)征討叛蠻。劉駿的部下董元嗣從建康返回,將劉劭弒殺文帝的訊息告知劉駿,劉駿大哭。劉駿隨即將正在前線剿蠻的各路軍隊悉數召回,準備起兵討伐劉劭。此時劉劭寫密信給沈慶之,命他殺死劉駿。沈慶之便拿著劉劭的信前去求見劉駿,將劉劭寫給他的書信呈上。劉駿閱後請求與母親辭別,沈慶之連忙說道:“下官蒙受先帝的厚恩,常常想要報答,怎麼能做對不起殿下的事呢?今天的事情,只是要看力量如何,殿下不用擔心。”而後劉駿與沈慶之商議起兵討逆的事,商議完後,劉駿鄭重地道:“家國的安危,就拜託將軍了。”於是命沈慶之領府司馬,部署起兵之事。不久,劉駿從江州起兵,率軍討伐劉劭,先後攻克南洲,溧州等地,順江東下直撲京師建康。劉駿還向天下發布討逆檄文,以“千古未有之大逆”為名痛斥劉劭弒父篡位之罪,於是各方軍鎮紛紛舉兵響應。
四月,劉駿大軍已攻至建康城南的新亭,修建營壘擊敗劉劭軍。劉駿隨即在沈慶之、柳元景、宗愨、劉秀之、朱修之等諸將的勸進下,於四月二十七日(453年5月20日)在新亭稱帝。五月四日,劉駿攻破建康,擒殺劉劭及二兄劉濬,大赦天下。對文武百官和將士皆賜爵;對年邁、鰥夫寡婦、孤兒、病殘、不能生存的百姓,每人賜谷五斛;陳租舊債不再徵收,被罰服長期勞役的儘量寬恕。劉駿即位伊始,還採取了一系列穩固局勢的措施:以沈慶之、柳元景、宗愨分掌領軍將軍、左衛將軍、右衛將軍,組建新的中央禁軍;給劉義恭、劉義宣、劉誕、劉宏、劉禕等進號加爵,以安撫宗室;任命劉秀之、朱修之、垣護之、申恬、龐秀之等頗有治績的大臣出任益、雍、冀、青、梁、南秦、兗等各邊州刺史,以穩定邊州地方局勢;派遣大使十五人巡視地方各州郡,瞭解地方民情,消除劉劭對地方的影響,加強對地方軍政的控制;暫不改元,仍使用父皇的“元嘉”年號,改議劉義隆廟號為“太祖”,諡號為“文皇帝”,以彰顯自己延續文帝皇統的合法性。
削藩平亂
孝建元年(454年),由於劉義宣擔任荊州刺史長達十年,勢力強大,荊州地區地廣兵強,號稱“江左第一大州”,往往也是之前的異臣叛亂的根據地。劉駿即位後為加強對荊州地區的控制,下詔調劉義宣為丞相、揚州刺史,以削弱其實力,但劉義宣“一不遵承”,不願交出兵權和離開荊州。車騎將軍、江州刺史臧質陰有異志,欲假劉義宣之手來奪取天下大權,於是,便聯合兗州刺史徐遺寶、豫州刺史魯爽等人,趁機鼓動劉義宣起兵謀反。
同年二月,劉義宣在荊州稱帝,舉兵起事。劉駿隨即任命南兗州刺史沈慶之統率諸軍總督平叛戰事,同時遣撫軍將軍柳元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