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小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南朝皇帝篇(20),繼續神域外傳,上官小雅,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118章 南朝皇帝篇(20)
劉駿(430年9月19日-464年7月12日[188]),字休龍,小字道民,徐州彭城郡彭城縣(今JS省xZ市銅山區)人。南北朝時期政治家,劉宋第五位皇帝(453年5月20日-464年7月12日在位[188]),宋文帝劉義隆第三子,宋明帝劉彧異母兄,母為路惠男。
劉駿自少機智聰穎,文武雙全。初封武陵王,素不得寵,屢鎮外州。先後統軍平定雍州蠻族叛亂、參與元嘉北伐、征討沿江群蠻,屢立功勳,頗得軍民推戴。元嘉三十年(453年),太子劉劭弒父,劉駿起兵攻殺劉劭,奪得帝位。劉駿在位期間,在政治上推行了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的改革,如削弱士族權力,大力提拔寒士,整頓刑律,並改置州鎮和設立典籤;經濟上,繼續推行“土斷”,赦免奴婢和軍戶,抑制土地兼併,限制士族封山佔水,推行“檢籍”,設立臺使,改革稅制,並改鑄錢幣;軍事上,任用顏師伯等將領擊潰北魏,取得了第一次青州之戰的勝利,收復了濟水以北的失地,同時開展軍制改革;文化上,尊孔崇佛,恢復禮樂,並引導“大明詩壇”走向繁榮,打破了士庶門閥界標,使士風為之一變。但在統治末年,他大興土木、濫殺無辜、奢侈無度,耽於享樂。為了鞏固帝位,過度削弱宗室力量,引發宗室內鬥局面,動搖劉宋統治基礎。
大明八年(464年),劉駿在建康玉燭殿崩逝,在位十二年,年僅三十五歲。廟號世祖,諡號孝武皇帝,葬於景寧陵。
劉駿文章華敏,才藻甚美,所作詩文菁華璀璨。有文集三十五卷,今有部分詩歌文疏傳世。
本名
劉駿
別名
宋孝武帝、宋世祖
字
休龍,小字道民
所處時代
南北朝
民族族群
漢族
出生地
丹陽郡建康縣(今江蘇南京)
出生日期
430年9月19日
逝世日期
464年7月12日
主要作品
《樂府詩集》《玉臺新詠》《丁督護歌》等
主要成就
政治改制,加強中央集權
擊敗北魏,收復濟水以北失地
尊孔崇佛,整頓文化
引導“大明詩壇”走向繁榮
在位時間
453年5月20日-464年3月9日
年號
孝建(454年-456年)、大明(457年-464年)
廟號
世祖
諡號
孝武皇帝
陵寢
景寧陵
人物生平
皇子出藩
劉駿字休龍,小字道民,是南朝劉宋的第三位皇帝、宋文帝劉義隆的第三個兒子。元嘉七年八月十六日(430年9月19日)出生。劉駿十五歲時,被立為武陵王,食邑二千戶。《南史》記載劉駿:“少機穎,神明爽發,讀書七行俱下,才藻甚美,雄決愛武,長於騎射。”
元嘉十六年(439年),任徵虜將軍、都督湘州(治今湖南長沙)諸軍事、湘州刺史,兼管石頭戍事務。[3]次年(440年),升為使持節、都督南豫豫司雍並五州軍事、南豫州刺史,仍為徵虜將軍,負責建康石頭城的防務。[4]元嘉二十一年(444年),調任秦州刺史,晉升軍號為撫軍將軍。[5]
自元嘉十九年(442年)雍州刺史劉道產病死後,雍州境內的蠻族紛紛造反動亂,宋文帝為平息群蠻叛亂,於元嘉二十二年(445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