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來敲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九百三十二章 誰是經世致用之學,大明文魁,幸福來敲門,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在廳裡爭論時,河南巡撫臧惟一正從正堂走來。
開封糧價居高不下,商人囤積居奇,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是他新任巡撫後,遇到的第一件難事。
若是處理的不好,很容易步前任楊一魁的後轍。
但是他新官上任,最忌諱的也是貿然行事。所以他先謹慎地聽取了解各處官員的意見,然後再做一個決定。
只要熬過了這青黃不接的兩個月,待夏糧豐收或是賈魯河疏通,那麼就能解決這燃眉之急。
但是這青黃不接的兩個月如何渡過,或者不引起各方面的民亂,成為了擺在臧惟一眼前的當務之急。
現在他去廳裡,正是藉著這一次官員來參的機會,要聽一聽下面官員的意見。
這新任開封府知府,聽說在山東還挺有政績,自己來河南赴任前,河道總督李子華還在自己面前稱讚過他的才能。
但是到底如何,今日臧惟一還是要眼見為實的好。
眼下來他至廳外,就聽得裡面說話聲很大。
他走到門口停下腳步,卻聽裡面單知府與一位'林府臺'說話。
臧惟一不由對身旁的下人問道:“這林府臺是何人?”
一旁下人連忙給他奉上名帖。他看了手中的大紅貼子,心道,原來是他。
林延潮的名字,他當然是聽過。
他任順天府尹時,林延潮雖已被貶離京,但之前他擔任光祿寺正卿時,卻與林延潮有過數面之緣。
當年林延潮在經筵上,大殺四方,舌戰群儒,將曾省吾等一干人駁得如何顏面掃地,臧惟一是親眼見過的。
眼下他聽說單知府要與林延潮坐而論道,爭議政事。臧惟一頓時來了興趣。
他抬了抬手示意手下不要稟報,自己就在站外門外先聽一聽。
而廳內。
單知府將本是畫著美人圖的摺扇一合,方才面上那份和氣盡數不見,一瞬間可謂鋒芒畢露。
他是吳中人士,為官之前,師承大儒羅欽順。
明朝時,三學鼎力,分別是理學,心學以及氣學。
羅欽順當年是可以與王陽明比肩的大儒,仕途上官至吏部尚書,也是位極人臣,他所傳承的氣學來自北宋名儒張載。
氣學與事功學都有相近的地方,都主張不可'離氣言理,要在氣中求理',氣是天下之本原,理不過是一'氣'而已。
在單知府看來,林延潮的什麼事功學,不過是氣學之皮毛。
至於林學裡所講的,義利合一,理氣一體,遠遠不如氣學的'理一分殊'來的精妙。
至於認識(知)上,氣學講格物致知,事功學講學以致用。在單知府看來也是氣學的皮毛,甚至還不如心學的'致良知'。
受羅欽順之教,單知府做官時很重視格物致知,與理學的安靜了事不同,他盡力在任上'折騰',哦不,是事功,幹了很多政績。
現在林延潮敢公然說出自己不贊成將倉糧賣掉出之事,那麼我豈會與你干休?定要好好將你駁倒。
於是單知府將折起的摺扇,啪地一聲打在左手掌心,但見他言道:“聽聞林府臺的歸德府治下有一個農商錢莊,在夏糧秋糧徵收之際,低價向老百姓買糧,待到青黃不接時,再高價時出糧。”
“當然糧商米商都是如此,無可厚非,並非秋糧夏糧徵收之際賣糧,在青黃不接時買糧才是合理。”
“只是平糴之事,連民間都可以為之,那麼為什麼朝廷不能為之。這錢為何林府臺只許農商錢莊賺之,而不許官府賺之?”
單知府這話,言下之意,你林延潮禁止官府買賣倉糧,不讓朝廷來賺這筆錢,而是讓農商錢莊來賺這筆錢,是不是有什麼私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