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來敲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百六十四章 民得其惠,大明文魁,幸福來敲門,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商丘河堤上。

府衙吏員,縣衙吏員都是站在河邊勘探。

丘明山與同知署的署吏,手持魚鱗冊,持筆書寫。

林延潮與孫承宗,及一干門生來至堤下的淤地裡,沒有幾日這裡將會變成老百姓的淤田。

與吏員不同,遙堤上站著數百名百姓,他們都是新買這一段淤田的百姓。

他們被嚴令不許下堤,但仍是耐不住興奮,走至堤根的地方,手裡捏起一把淤土,用手搓著與自家的親戚聊著,大體上的對話都是。

這田真肥,就如家裡的白麵似的,若是種下糧去,就算靠天吃飯,一年也能收一石糧。

那可不是,若賣把氣力,勤糞勤澆,兩石糧都成。不要兩三年就能回本了,再過五六年就能討上老婆。

眾百姓們說著,轟然大笑,充滿了歡快的氣氛。

林延潮聽得百姓對話心底有數。

俗話說北方糧田論鬥,南方糧田論石。

在南方畝產二三石,甚至四五石都不算稀奇。

但在北方糧田畝產只能按鬥來算。一石十鬥,北方的田畝,一畝只能收個二三鬥,若收六七鬥,可稱豐年,那就是一年下來風調雨順了。

這唯獨淤田不同,三四石也是平常。

“以往如此的好地,都給大戶人家佔去了,哪裡論得到咱們。”

“這還是要多謝了林青天啊!”

讚揚之語陸續傳來。

眾門生們都是顏面有光,對林延潮則更是敬仰。

林延潮來至丘明山與眾吏員前,他們正在將測繪的田畝畫圖,然後登在魚鱗冊上。

田地登造的冊子稱為魚鱗冊。

魚鱗冊起始於宋,完備於明。明朝就是以魚鱗冊為經,定田畝稅賦,以黃冊為緯,定百姓勞役。

魚鱗冊裡有一縣的山川全圖,其中於老百姓的田畝,一塊一塊的於圖上參照比例畫出,一片一片猶如魚鱗,所以名為魚鱗冊。

魚鱗冊外,還有一套冊子叫推收冊,用於記載該地田畝買賣。

魚鱗冊與推收冊要比對在一起看,那麼本地田畝分佈,產權歸屬一目瞭然。

當時魚鱗冊並非是一年一造,以往林延潮就算立即開闢河邊灘田,也只能在府縣裡登記在冊,而在戶部卻無法立即變更。

但是眼下是什麼時候,張居正之變法,還未結束。

萬曆九年行一條鞭法,天下各州縣皆清丈田畝,重造魚鱗冊。

到了萬曆十一年,雖說清丈田畝,已是被朝廷叫停,但餘法尚在,地方州縣重造魚鱗冊後,必須一年一呈至戶部,戶部必須立即備案。

如此的目的是防備地方州縣,朝令夕改,這邊應付清丈田畝之策,說清丈了多少多少畝田地,到了第二年,官員交替或者是什麼緣故,官員受壓力在魚鱗冊上替豪強隱匿田畝,那麼戶部在備檔上,發覺田畝無緣無故比去年少了,那麼可以立即追究州縣官員的責任。

魚鱗冊一在戶部登記,有人想要大面積變更,那就很難了。

萬一查出少了六七萬畝的淤田,朝廷也是震動,必然不會視若無睹。林延潮登入好魚鱗冊後,立即上報戶部。

冊我也造了,錢我也收了,這生米早已是煮成大熟飯了,別人就不能惦記了。

現在吏員們沿著河堤,一段一段的測田。

測田之事,最容易偷雞。

這時一名學生向林延潮道:“先生,學生有聞這魚鱗冊所制,需先出四至,為何只測東西而不測南北?”

眾人看去確實是如此,東至多少多少步是誰的田,西至多少多少步是誰的田。

東南西北都要標出,這稱為四至,而河堤上只沿著東西測算,這其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龍飛鳳翔

三水浪人

北朝南國

江山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