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四百六十四章 會計,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單位,負責測算需求,統籌運輸和供給。

包括朱棣在內的眾人,很快就意識到了這種制度改革的好處所在。

為什麼以施幼敏為首的兩淮都轉運鹽使司的高層官員能貪墨這麼多的鹽稅?

原因就在於,兩淮都轉運鹽使司管著產量佔全國一半的兩淮鹽場,一手抓著生產,另一手還抓著銷售,關鍵是兩淮都轉運鹽使司的銷售範圍,還不僅僅侷限於黃淮布政使司境內,而是好幾個布政使司,甚至延伸到了湘南和閩南。

這樣改制的話,中樞就可以把食鹽需求統籌管理的任務,分解給各地方的布政使司,只需要承擔監督和檢查的責任即可。

同時,也不虞某個鹽使司做大,因為鹽場已經被拆了出去,鹽務系統形成了鹽場、鹽使司兩條獨立的線,放到地方,就是兩淮都轉運鹽使司不再承擔對兩淮鹽場的管理責任,而是隻負責測算用鹽需求和運輸、銷售等事情。

當然了,政策都是有利有弊的,這個方案也有一個不難看出的隱患,那就是中樞力量強大的時候還好,一旦出現亂世,中樞式微,那麼將鹽使司置於布政使司體制內的舉措,將會顯著地增強地方的實力和離心力。

不過權衡利弊,從現在看來,姜星火的方案顯然是更好的。

經過短暫的討論,眾人對具體措施有些有待商榷的地方,但對於姜星火方案的大體方向,反而沒什麼異議。

“鹽務改革事關重大,回頭大朝會議一議,這幾天你們也想一想,都寫份奏摺遞上來。”

返回:(3)\/

朱棣想了想,又問道:“那國師說的所有衙門財稅記賬方式的更新又是怎麼回事?”

這次是戶部尚書夏原吉作為專業人士,出來解答了。

根據洪武開國時的制度設計,現在大明的戶部會對財政收支進行監督和管理,同時也會定期核算,就是會定期對各衙門進行財務核對和計算,以確保財政收支的準確性和合法性。

制度沒什麼問題,但執行起來就那樣,為啥兩淮都轉運鹽使司的鹽稅,這麼多年沒查出問題,最後還得靠姜星火的數學推理?

事實上,會計憑證的使用在這時候的大明是非常普遍的,包括記賬簿、票據、收據等,這些憑證的使用可以提高財務核算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也便於財務審計和監督。

同時大明也有相關的會計賬簿和財務報表,跟現代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大明的會計賬簿包括日記賬、分類賬、總賬等,透過這些賬簿可以清晰地反映出財務收支、資產負債等情況,而財務報表主要包括跟現代意義差不多的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這些報表可以提供決策的參考依據。

財務專業方面,大明也不差,大明朝的各級衙門日常的會計記錄,基本都以“收、支”作為記賬符號,而在月結,季結、年結和會計報告編報方面則多以“入、出”作為集合賬目的標誌,這種做法,源於宋代,普及於明代,而在戶部所下達的命令中,一般多用“照數收貯”和“照數支給”的書寫方法,在戶部官員們的奏疏中則多用“收過數目”和“支過數目”等寫法,這些都已經成為大明官方經濟檔案的專用術語。

在姜星火前世,對此的記錄也很詳盡,裡面有“收鈔銀七千四百五十九兩五錢四分四厘零、收魚課銀六十八兩五錢五分”;也有“神宗萬曆六年太倉庫歲入凡四百五十餘萬兩、歲入太倉鹽課銀三萬五千餘兩”等記錄。

那麼問題出在哪?

關鍵就在於,現在的大明,還是延續了傳統的單式記賬。

單式記賬的優點是簡明扼要,又能夠較為完整地、正確地反映會計的物件,對會計事項內容記錄的處理,一般前列時間和會計記錄符號,次列會計事項內容的簡明摘要,說明經濟事項發生的原因,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海賊:誰才是真正的太陽神

墜落的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