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4章 于謙【七月求月票!】,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其他國家加入這一體系,則很難實現反超。”
“我理解不了。”
朱高燧鷹鉤鼻下的狹長雙眸露出了疑惑,說道:“若是大明周邊的這些國家與大明構成一個流通的體系,那豈不是就像幾個水面高度不平、大小也不同的碗嗎?水(貿易)只要流動,最後按理來說,這幾個碗的水平都該持平才對吧。”
事實上,話糙理不糙,朱高燧的理解,這也是封閉經濟增長模型的觀點,也就是說,如果各個國家在工農業生產技術水平相同,且在封閉經濟的情況之下,那麼人均財富佔有量就會趨同。
這裡面“水”能流動的邏輯,就是基於資產回報遞減原理,也就是,越窮的國家,資產就越稀缺,資產回報的利差就越高,增長就越快說人話就是基數低很容易翻番,倍數增加但絕對值並未增長太多。
但實際上,朱高燧還是沒有理解國際貿易的精髓所在。
什麼叫日月不落啊?
日月不落的意思就是,奧斯曼土耳其的地毯、馬穆魯克的大馬士革刀世界上所有的物品,都處於強權體系的流通下。
朱高燧理解的貿易,還是處在封閉經濟的情況之下,也就是說在沒有真正“自由貿易”的情況之下。
但是,如果在“開門,自由貿易”的開放經濟體系的理想條件之下,又會發生什麼情況呢?
姜星火沒有著急揭曉答桉,而是看向來大本堂上學的孩子們。
朱高熾似乎想到了答桉,但看到姜星火的目光,也意識到了,這明面上是給他們兄弟二人講的,但實際上,作為開學第一課,也是對孩子們的一次測試。
姜星火溫和地說道:“小友們也不妨想想,想到什麼可以直說。”
或許對於蓉兒和嫻兒這樣的小孩子來說,現在討論大明和周邊國家未來的貿易,簡直是如聽天書,但朱瞻基對此是有些理解的。
朱瞻基身份尊貴,自然不會怯場,當著皇爺爺的面,他巴不得表現一番,於是清了清嗓子,小身板挺得筆直,說道。
“三叔說的可能不太對往小了比喻,便如一個村子,有的家裡窮,窮的只剩下一膀子力氣,有的家裡富,能置田置地。若是肯把錢財流動起來,賣力氣的固然一開始幹活,家裡便能比以前富裕幾倍,可長此以往,還是死賣力氣。”
“而家裡富裕的,只需要花些錢,便能讓人幹更多地活,而且幹活富裕幾倍有了奔頭,就得買新衣裳、新傢俱,乾的累了還得吃些肉食補充體力.若是富家本來就投錢開了裁縫鋪、傢俱店、豬肉攤呢?錢財豈不是又回到了富家人手裡?”
事實上,雖然這個時代的人說不出什麼經濟學術語,但經濟學原理還是很通俗的。
在赫克歇爾-俄林的“要素稟賦”模型裡面,就體現了這個原理,也就是“要素價格均等化”,跟朱瞻基說的是基本一個意思。
富國的資本是豐裕的,而窮國的勞動力是豐裕的,本來,窮國因為資產稀缺,它的資產回報率要更高一些,它應該想辦法努力發展資產密集型產業。
但是,一旦開展了“自由貿易”之後,由於比較優勢和國際分工,窮國就會主要去生產、出口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同時,進口資產密集型的產品,它就不去發展自己的資產密集型產業了。
所以由於要素稟賦不同帶來的國際分工,整個貿易體系就會陷入一種固化狀態,窮國就只能生產和出口勞動密集型的產品,而富國在資產乃至技術密集型產業上的優勢就越來越大。
換言之,“自由貿易”帶來的國際分工,其實是窮國的某種陷阱。
一開始靠著賣一膀子力氣,增長的很快,但是你增長到某個程度,就會自然而然地停滯,因為核心的、高階的產業,都在大明手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