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74章 于謙【七月求月票!】,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近如何,聞道將軍志不磨。

縱有火龍翻地軸,莫教鐵騎過天河。

關中事業蕭丞相,塞上功勳馬伏波。

老我不才無補報,西風一度一悲歌。”

詩不錯,激勵梅殷率領淮安守軍效彷楚漢之爭時的蕭何那樣當後備軍最終逆轉局勢,但梅殷這種託孤大臣級別的死忠分子都知道不能出城去送,於是隨手給燒了。

高遜志略作思忖之後道:“此事容我仔細斟酌。”

茅大芳自然信得過高遜志的為人,不過還是說道:“希望高太常替我保密。”

高遜志點了點頭道:“嗯,我明白。”

“沒關係,這段時間我會在江寧鎮停留一陣子,你可以仔細考慮清楚了再來找我。”

茅大芳留下了聯絡方式後離開了。

房間內只剩下高遜志。

他坐立不安腦海中不斷浮現出茅大芳的那番話。

高遜志當然心動了,但他很清楚,他在儒林的影響力,還不夠掀起這種針對變法的,能影響整個大明的大論戰。

“茅大芳想要我做的,恐怕僅僅靠我自己,是做不到的。”高遜志喃喃自語著。

高遜志雖然在儒林中威望極高,但他永遠高不過另外一個人。

想要真正扞衛儒學道統,只有那個人出山,才有可能做到攪得江湖傾覆,廟堂倒懸。

——衍聖公。

準確地說,是衍聖公南宗。

之所以有南北兩宗之分,是由於靖康之亂時,山東義軍並起,這些義軍在抗金的同時,也衝進闕里的孔廟和孔府,以致使其家所蓄藏蕩然雲散,到了建炎二年,義軍的衝擊和金兵的南下,使四十七代衍聖公孔端友在曲阜再也呆不下去了,以“赴揚州陪效祀(找完顏構)”為名,匆忙南奔,遷居浙江衢州,完顏構當然高興,便給孔端友修建了家廟,並不斷對他們賜田賜產,繼續扶植,這便是史上所稱的孔氏衍聖公南宗。

南宗孔端友沒有兒子,其弟孔端操的兒子孔玠承襲爵位,其後子孫孔搢、孔文遠、孔萬春、孔洙都享有南宗“衍聖公”的封號,共傳五世。

留在曲阜的孔端友之弟孔端操的次子孔璠,被偽齊劉豫政權封為了衍聖公,孔璠的三子孔摠的兒子孔元措又被金人封為衍聖公,這便是孔氏北宗。

顯而易見地是,在絕大多數讀書人的心中,對異族搖尾乞憐、本就是分支的北宗才是不正宗的,因此,至元十九年忽必烈統一後討論這個問題時,眾臣皆以寓衢者為大宗,於是召南宗衍聖公赴闕,想要讓其回曲阜主持奉祀。

但這位衍聖公孔沫以先世廟墓在衢州,不忍離去,毅然讓衍聖公爵位於曲阜宗弟孔治,並以母老為由,乞求南還,忽必烈讚歎其“寧違榮而不違道,真聖人後也”,於是拜為國子監祭酒兼提舉浙東學校,給俸養廉,並予護持林廟璽書。

到了明代,南方文風鼎盛,南宗更是連著出了幾位橫絕一世的大儒,北宗反而日漸蕭條了起來,在眼下永樂元年的這個時間節點,衍聖公南宗,雖然早已沒有了“衍聖公”的封號,但無論是在全天下士人心中的地位,還是儒學造詣,都非山東北宗可比。

更何況,山東北宗現在“衍聖公”是空懸的,在建文元年、建文四年,連著卒了兩位衍聖公,而眼下這位襁褓中的未來衍聖公孔彥縉,是建文三年三月出生的,當時曲阜被燕軍佔領,孔彥縉的名字還是當時的燕王世子朱高熾給取得

所以,北宗的小娃娃沒人拿正眼看,反而是南宗這一代的孔希路,海內士林的威望已然達到頂點。

當年號稱“道門碩儒”的龍虎山張宇初張天師,論道便是敗於孔希路之手,深以為恨,甚至跟姜星火、袁共、姚廣孝一道開小會鑽研理學破綻的時候,也沒少在姜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