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遇雨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37章 會審,大明國師,西湖遇雨,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437章會審

今天是“多牢多得”李至剛三司會審的大日子。

雖然詔獄經驗豐富,但這種大場面,即便是李至剛,那也是頭一回。

因為在此之前《明報》鼓動的聲勢比較大,所以民間對此投入了較高的關注,市井百姓茶餘飯後談論的都是這起案件可能的審判結果。

刑部外,圍觀的百姓把衙門堵得水洩不通。

“哎,你們看!街那頭有人出來了!”一個眼尖的婦人踮腳叫喊著指向了刑部衙門另一頭的長街拐角。

緊接著更多的人發現了從詔獄方向駛來的馬車。

“人來了!人來了!”

“快開始了!”

圍觀的百姓紛紛跟著叫喚道。

馬車很簡陋,連個墊子都沒有鋪,而李至剛被鎖在馬車內的時候,雙目緊閉,顯然是心緒煩亂。

馬車緩慢行駛了片刻後停住了,外面響起了錦衣衛催促的聲音:“到了!”

“該下去了!”

一聲冰冷的提醒,令李至剛眼皮打了個激靈。

他睜開眼睛,發現馬車已停了下來,跟隨的錦衣衛,則跳下馬來,履行著交接手續

隨後馬伕便揮鞭駕車,準備掉頭離去,刑部的腰間配著刀的官差頭領則是站在馬車旁邊盯著他。

李至剛之前是在詔獄關著,所以歸錦衣衛管,而如今就算是正式移交給刑部了。

隨後從衙門湧出的幾名刑部差役則是手中拎著水火棍,在官差頭領的帶領下,將李至剛簇擁著押入衙門。

一身囚服的李至剛緩步走入了刑部衙門,他的臉色十分沉重,似乎心事重重的模樣。

見此情景,街道上頓時傳來百姓議論的聲音:

“哎呀!真的要被判死罪啊!聽說昨晚錦衣衛可還砍了五六顆腦袋!”

“錦衣衛砍人腦袋跟這有什麼關係?”

“嘖嘖,管他呢,李大人這輩子也算值了吧?”

“誰說不是呢……”

眼瞅著聲音越來越大,幾乎到了震耳欲聾的局面,兩名差役從刑部走了出來,朝著周圍的百姓喝道:“安靜!”

隨著這句話,原本喧囂嘈雜的街頭瞬間變得小聲了起來,兩名差役見狀滿意地點點頭,又走了回去,關上了門。

而這些聲音飄入耳內,李至剛的表情愈加複雜,他低頭想著什麼,卻始終沒再抬頭。

事實上,有些百姓沒搞懂的是,但凡是需要三法司會審的案子,其實很少有能翻案的,基調到底怎麼定,一般事先都定好了。

而三法司會審,又稱三堂會審,就是因為三法司一同審理某個案件的時候,會在刑部大堂的正中間設定三張桌子,上面坐著負責此案件的三個官員,也就是刑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大理寺卿,而如果這些堂官不在,則有副手代替,這三個官員在審理過程當中每人都有相同的發言權。

當然了,凡事無絕對,事先定好的東西,還是有臨場改變的可能,而三法司之間互相制衡,也確實能夠在某種程度上起到減少冤假錯案產生的機率。

不過還是那句話,三司會審的本質還是審判建議權,真正的審判權,還是在皇帝手裡,三法司的意見只能說“僅供參考”。

而皇帝最終判決的結果,也就是那幾種,要麼同意三法司的會審結果然後執行下去;要麼原則上同意,但是對於具體量刑不滿意,自己改一個量刑;要麼乾脆打回去重新審理。

李至剛之所以心裡沒底,就是因為等待的時間太長,而變數太多.三法司會審本該私下溝通好意見的,但如今鬧得滿城風雨,徒增了許多變數,讓他心裡也沒底了。

李至剛深吸了一口氣,邁著沉重的步伐朝著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明末木匠天啟落水後無敵

盜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