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雨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38章 種子,魏晉乾飯人,鬱雨竹,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點的,不過要是育善堂所購,我們可以低一些。”
王惠風:“比市面上的低多少?”
司農寺:“……給您低一成如何?”
王惠風道:“育善堂自己也留有稻種,雖然未必有司農寺的高產,但穩定,不會出現忽高忽低,或其他的問題。” 官員連忙解釋,“王總管,這顆洛陽東五號說是持續兩年,其實已經研究五年了,是我們沈正卿來洛陽投奔陛下後就開始培育,到今年已經很穩定,絕對不會
出現種子不穩定的情況。”
王惠風:“我沒在朝廷上聽沈如輝推過這顆種子,提的最多的是一顆叫洛陽南二號的種子。” “哎呀,那顆種子不適合洛陽,那是給江南和荊楚一帶的多雨地方培育的,母種就是從荊州來的,那顆種子抗澇,株高,王總管,下官以前落難時曾被育善堂
救治過,在裡面待過三個月,我坑誰也不會坑育善堂啊。”
王惠風一聽,上下打量他,“你就是被石勒大軍嚇得失語,兩個月連自己名字都記不起來,卻因為預言了好幾場天氣被傅尚書破格錄取為官的姜雷公?”
姜生憋屈的道:“是下官。”怎麼每個人都只記得他嚇得失禁失語的事?
也不看看當年他是從哪兒逃出來的。
他是從石勒大營的俘虜營裡逃出來的啊。
俘虜營是外面的人給它的美稱,實際上,石勒的俘虜營是糧食庫,他能趁亂逃出來很厲害的好不好?
就算是現在回想,他還是忍不住打寒顫。
姜生道:“您要是不信我……”
“我信你,種子我買了。”王惠風和他談價錢和購進的量。
此時,沈如輝也在和趙含章介紹他們今年挑選出來的稻種和麥種。
司農寺培育出來的種子並不會直接進入市場,這是為了避免種子出現意外情況,造成民間大範圍的減產。
而且,民間百姓其實更信任自己留的種子。
之前幾年,要不是他們沒有種子,也不會種植朝廷給的種子。
反正魏晉和漢時,朝廷有支助的種子時,他們都是領回去吃了,然後種植自己留的種子。
也就這幾年很多百姓沒有糧種,甚至連糧食都沒有,這才會領朝廷給的種子。
這倒是讓他們養成了一個教好的習慣,會試探性的播種朝廷分發下來的種子了。
民間百姓對朝廷的信任度上升了不少,這也得益於趙含章堅持不懈的讓學堂和衙役到鄉間宣傳各種政策。 今年戶部和司農寺聯合統計了一個資料出來,民間人均種植稻子和麥的畝數上漲,一直佔據榜首的粟大量下降,到目前為止,只佔了耕地的五分之一都不到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