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下寺中一老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65頁,日月重光,竹下寺中一老翁,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文化上開放包容,鼓勵百花齊放,不再一味提倡程朱理學,對心學推崇備至;大力扶持科學研究,在海店地區建成第一個高等學府燕京學院,內庫出資設獎表彰發明創造;繁榮文化事業文化產業,書畫院、匠作坊群星閃耀,產生了大量傳世之作;鼓勵民間出版,後世四大名著有其二都在本朝出版。
宗族事務上推恩削藩,所有宗室降等襲爵,超過五代便不再享受朝廷祿米,除去軍事政治權利,放鬆對宗室管制,宗室亦可經商科舉從軍;嚴管勛貴外戚,一律降等襲爵;所有宗室勛貴,魚肉百姓、橫行鄉裡者,削藩降罪。對朝廷眾臣一視同仁,即使對寵信異常的錦衣衛指揮使崔驥徵一族,都多有約束,未有明顯偏私,終其一朝,未有寵臣權宦橫行於世。
個人生活上儉樸奉公,奉孝宗武宗旨意,一生不曾立後納妃,除去嗣子朱載垠未有子嗣。性情寬仁和善,律己甚嚴,愛好書畫、手工,中晚年對西方科學產生興趣,有大量詩作、畫作、實驗手稿流傳於世。
因推行改革,觸犯既得利益者,朱厚煒一生經歷過數次刺殺,行刺者或為宦官、或為宗室、或為外戚,最嚴重的一次,是在巡查黃河堤壩時被宦官推入黃河,幸得大太監丘聚以死相救,才平安無恙。
興和三十年元月,朱厚煒禪位於監國皇太子朱載垠,後微服遊歷全國。景耀八年七月十九日,於湖州祭掃亡母時遇刺身亡,享年六十五歲,廟號明宗,諡號應天法道貞純肅哲聖明仁孝至公信毅烈皇帝,葬於明陵。
——正文完——
【番外卷】
番外一:大明天子日常(上)
興和七年,更鼓敲了四下。
朱厚煒緩緩睜開雙眼,伸手觸控了身旁溫度,方悄無聲息地起身更衣。
「今日是大朝會?」枕邊人聲音悶悶的。
朱厚煒整理好衣衫,俯身溫聲道:「你昨夜回來得甚晚,還是再歇一會。」
「我聽聞今日朝會有議程事關錦衣衛,劉指揮病得厲害,前日還驚厥了過去,那只有我去了。」
邊說邊有內侍送來朝服,崔驥徵按了按額心,開始一件一件往身上套。
朱厚煒看了看天光,惆悵道:「可惜今天不能送載垠去北書堂了。」
「若是散朝早,去接他也不遲。」崔驥徵不論穿脫衣裳都是極快,轉眼間已將繁複的鬥魚服穿戴齊整,「我看六科排出來的日程,今日早朝得到午時?」
「和你有關的是前三個議程,之後的你若無興趣,可以先走。」
崔驥徵伸手將他領口理好,「再看吧,不過你得多用些,上朝可是個體力活。」
朱厚煒一笑,執了他的手往外間去。
皇帝尚儉,早膳也頗為簡單,不過兩碗素麵、兩籠點心,崔驥徵沒過一會便用好了,起身伸了個懶腰,「昨夜宿衛禁宮,臣還得去敲個章點個卯,先行一步。」
「待會見。」朱厚煒拉過他,在他面上留了個告別吻。
崔驥徵笑著回吻,出了養心殿,又是那個鬼見愁的錦衣衛二號頭目。
如今大明的朝會已頗為正規,每次開會前都會排好議程,除去不得不從頭聽到尾的閣老和翰林們,其餘人等可卡著時間來,事情議完了便走,大大節省了時間、提升了效率。
正如今日的朝會,司禮監秉筆太監丘聚高聲唱喏,「議程一,司禮監掌印太監、提督團營太監張永奏團營營務廢弛。」
張永上前奏陳:「十二團營官軍,原額十萬零七千,今只有五萬五千四百,馬原額十五萬零二百,今只有一萬九千三百餘匹,且其中病疲瘦瘠過半。乞請勾解酌替補汰老弱,以壯軍威;發草場椿棚等銀買補馬匹,撥給官軍。仍申嚴克減草料顧借盜失之罪,以飭馬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