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小雅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73章 番外篇六次合肥之戰,三國時期之神界外傳,上官小雅,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被甘寧本傳的【唯】字排除,不在津北
無撤軍,無津北
此後,孫權僵持在合肥十多日(“權守合肥十餘日”當中的“守”字,沒有進攻的含義,但有堅持、僵持、保持的含義。既然“守”字沒有進攻的含義,《樂進傳》又沒有記錄樂進在合肥拒擊敵人的功勳,《武帝紀》也只有出戰的張遼、李典之功而無守城的樂進之功,所以,在孫權軍隊僵持在合肥的十餘日這一時間段裡,無法確定孫權軍隊是否曾經對合肥城發起過攻城戰。),認為己方已經是奪城無望,又遇上疫疾,便命大軍班師,自己則和一千多虎士與淩統、甘寧、呂蒙、蔣欽為後(史書原文有“唯”字,沒有“等”字,陳武已死,潘璋、宋謙、徐盛不在津北)。至逍遙津北,張遼觀察到孫軍撤退,乘機率軍追擊,孫軍頓時混亂,孫權被圍。甘寧嚴厲的要捶響戰鼓,增強士氣,淩統親率三百近兵衝入重圍,甘寧則引弓掩護,呂蒙、蔣欽死戰拒敵。
淩統救出孫權,便回頭再戰。孫權與甘寧蹴馬趨津,但撤退路上的橋已被敵軍所毀,丈餘無板,當時孫權近監谷利在馬後,叫孫權抓著馬鞍、鬆開韁繩,谷利在後面加鞭,以助馬勢,孫權順利躍馬過河,與在津南率三千人防備的賀齊會合,孫權才成功逃脫。而淩統繼續拖住敵軍,左右人馬已死,自己也身受創傷,殺死數十人,知道孫權已安全,才披甲潛行逃走,成功逃生後,在津渚上痛哭流涕。
張遼率領著投降的東吳軍人返回合肥城,在押解斬俘的途中,張遼詢問投降的東吳士兵:“有個紫色鬍鬚、上身長腿短、善於騎射的人是誰?”東吳降卒說:“是孫權。”等到張遼與樂進相遇,談到這事,嘆息己方沒有早點知道孫權的樣子,早知道就急追他,說不定就能抓到他了。合肥城內的曹軍將士聽說,皆大為嘆恨。
關於建安二十年(215年)的第二次合肥之戰,該戰役的戰前準備、戰後影響、歷代名人對此戰的評價等更多的詳細內容,詳見詞條逍遙津之戰。
史料記載
《三國志·魏書一·武帝紀》:八月,孫權圍合肥,張遼、李典擊破之。
《三國志·魏書十七·張遼傳》:太祖既徵孫權還,使遼與樂進、李典等將七千餘人屯合肥。太祖徵張魯,教與護軍薛悌,署函邊曰“賊至乃發“。俄而權率十萬眾圍合肥,乃共發教,教曰:“若孫權至者,張、李將軍出戰;樂將軍守,護軍勿得與戰。“諸將皆疑。遼曰;“公遠征在外,比救至,彼破我必矣。是以教指及其未合逆擊之,折其盛勢,以安眾心,然後可守也。成敗之機,在此一戰,諸君何疑?“李典亦與遼同。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權大驚,眾不知所為,走登高冢,以長戟自守。遼叱權下戰,權不敢動,望見遼所將眾少,乃聚圍遼數重。遼左右麾圍,直前急擊,圍開,遼將麾下數十人得出,餘眾號呼曰:“將軍棄我乎!“遼復還突圍,拔出餘眾。權人馬皆披靡,無敢當者。自旦戰至日中,吳人奪氣,還修守備,眾心乃安,諸將鹹服。權守合肥十餘日,城不可拔,乃引退。遼率諸軍追擊,幾復獲權。
《三國志·魏書十八·李典傳》:遼恐其不從,典慨然曰:“此國家大事,顧君計何如耳,吾可以私憾而忘公義乎!”乃率眾與遼破走權。
《魏略》:張遼為孫權所圍,遼潰圍出,復入,權眾破走。由是威震江東。兒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遼恐之。
《魏書》:孫權率十萬眾圍合肥,遼募其敢死者八百人,登鋒陷陣,大破之。
《三國志·吳書十·陳武傳》:建安二十年,從擊合肥,奮命戰死。
《三國志·吳書十·潘璋傳》:合肥之役,張遼奄至,諸將不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