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十四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0章 緣木求魚(2),漢鼎,南海十四郎,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到了嚴重的威脅。渤海國經過近兩百年的發展,也已經到了老年,國內弊病叢生,內部矛盾和外部矛盾都非常的尖銳。契丹人的崛起,加劇了渤海國的內部矛盾,外部矛盾也變得更加尖銳。根據不確切的情報,在渤海國的內部,已經發生過多次起義,嚴重打擊了渤海國的統治力量。

對外的戰爭,乃是渤海國走向滅亡的致命傷。在過去二十多年的時間,契丹和渤海**隊發生了大大小小三十餘次的戰鬥,基本上都是以渤海國的失敗而告終,西方的領土正在不斷的縮小。原本渤海國引以為豪的盛產人參的南蘇州、新城州、哥笏州、蓋牟州等地區,都落入了契丹人的手中。這些地區還是渤海國主要的產馬地。

渤海國現任國王大玄錫,登基已經有十七年的時間,今年已經六十餘歲,但是他愛美之心不死,一直對妙齡少女很感興趣,今年才剛剛下令從全國各地選拔秀女,供他淫樂。唐廷的皇帝李儼,還有他的老子唐懿宗,雖然奢侈無度,熱衷於宴會玩耍,但是對女色倒不是很在乎,而這位大玄錫卻是老當益壯,老而彌堅,實在是令人佩服。

以往渤海國遇到困難的時候,總是習慣性的向天朝伸手,藉助唐廷的力量來解決危機,但是現在,由於河北地區長期戰亂,唐廷根本不可能對渤海國提供任何的援助,這使得渤海國的的確確有滅亡的危險。對於大瑋瑎的到來,張鐸等人的感情都非常複雜。渤海國已經有三十多年沒有入朝了,顯然是沒有將唐廷放在眼裡,直到鷹揚軍崛起,才重新出現,的確讓人覺得有點不太是滋味,這完全是在見風使舵嘛。

李怡禾不動聲色的說道:“他們還真的找對人了。除了我們,誰也無法幫助他們。”

劉鼎點點頭。

渤海國沒有派人向興元府求救,而是直接找到了鷹揚軍,對鷹揚軍來說,也算是一種尊敬,顯示出渤海國人的眼光。鷹揚軍在王滿渡決戰中,迫使突厥騎兵不得不暫時撤退,這本身就說明了鷹揚軍強大的戰鬥力。渤海國很容易將契丹騎兵和突厥騎兵放在一起評論,認為鷹揚軍也能夠打敗契丹騎兵,大瑋瑎這才會找上門來。如果鷹揚軍沒有逼退突厥騎兵的話,大瑋瑎肯定不會出現。

事實上,有史以來,渤海國對於唐廷的恭敬,都是有條件的。這種尊敬絕不是先天產生的,相反,這是大唐軍隊用自己的實力贏來的。在當初大祚榮建立渤海國的時候,渤海國並沒有立刻停止和唐廷的戰爭,而是一邊和唐廷和談,獅子大開口,希望從唐廷這裡得到各種特殊的權力。背地裡,渤海國又和奚族等狼狽為奸,派人假扮強盜馬賊,搶奪大唐邊民,消耗唐廷的實力。

用直白的話來說,渤海國對於唐廷的恭敬,也是看情況的。如果唐廷的力量強大,渤海國就表現得特別的溫順,派來的使者都是畢恭畢敬的,進攻的物品也最豐富,進攻的頻率也最頻繁。在安史之亂髮生以前,渤海國進貢給唐廷的人參,質量都是最好的,數量也是最多的,皇室的人可以拿人參當飯吃,極其稀有的千年人參,也毫不吝嗇。

但是在安史之亂髮生以後,渤海國進貢的人參數量大大的減少,質量也大大的降低,甚至出現用樹根冒充人參的現象。至於千年人參,早就沒有了。當初憲宗時代,一代名將李塑在戰鬥中負傷,憲宗命人從皇宮中找來一些人參給李塑送去,結果太醫們找來找去,都只能找到一些次品,究其原因,乃是渤海國已經有多年沒有進貢了,宮中存放的上等人參,早已用盡。

到了唐懿宗年間,渤海國就再也沒有派人進貢了,雖然渤海國的商人屢屢出現,帶來了大量的上等人參,在長安、洛陽等地高價出售,可是進貢的人參卻根本沒有。壽昌公主出嫁,唐懿宗希望萬國來朝,給足他面子,但是也沒有看到渤海國的影子,倒是日本遣唐使送來了部分貴重的禮物。

至於皇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江山如此多梟

南海十四郎

明末最強釘子戶

兇名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