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十四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0章 緣木求魚(2),漢鼎,南海十四郎,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460章 緣木求魚(2)

唐聖曆元年,突厥入寇唐朝媯州、檀州、定州、趙州等地(今河北省中西部),契丹與奚又依附於突厥,於是中原通往東北的道路被阻隔。唐朝當時正處於武則天晚期,內部的鬥爭非常激烈,武氏一族和李氏一族爭權奪利,鬥爭到了白熱化的階段,軍隊的戰鬥力不強,在應付突厥人之外,再也無法應付別的危機。

大祚榮審時度勢,在今吉林省敦化縣敖東城建立靺鞨政權,以武則天封其父為震國公之“震國”作為國號,自稱震國王。震國建立後不久,唐中宗復位,派恃御史張行岌招慰大祚榮,大祚榮即遣子入侍,臣屬於唐。唐睿宗李旦即位後,於公元唐先天二年遣郎將崔忻攝鴻滬卿往祚榮所處,拜其為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王,並且以其所統為忽汗州,加授忽汗州都督。大祚榮隨即去靺鞨號,同時以“渤海郡王”的“渤海”取代“震”為國號。

從此,渤海作為國號和族稱,見於史書。安史之亂以後,唐廷詔令渤海為國,以大欽茂為王。大欽茂是渤海國曆史上最傑出的國王,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自大祚榮以後,渤海國的歷史,基本上是由大欽茂書寫的。他當上渤海國王以後,立刻醞釀遷都一事。

渤海國首都初駐舊國(今吉林敦化),天寶元年遷至中京顯德府(今吉林和龍),天寶末年年遷至上京龍泉府(今黑龍江寧安),其後再遷東京龍原府(今吉林琿春),不久以後又復遷上京龍泉府。大欽茂決定,將上京龍泉府作為渤海國的永久都城,不再搬遷。

渤海國的建立,對於東北地區的開發以及東北各族和漢族的融合,都有推動作用。渤海國在長達二百多年的發展過程中,全面效法唐朝封建文明,依靠渤海人的聰明智慧和勤勞勇敢,繁育了發達的民族經濟和燦爛的渤海文化,促進了東北邊陲的進一步開發,豐富了中華大統一的歷史涵量。創造了“海東盛國”的輝煌。

渤海國在政治上接受唐朝的封號和官職,成為唐廷藩臣。此後歷世諸王繼位都經唐廷的冊立,終唐之世遣使朝唐一百數十次。其間除大武藝之世一度與唐發生軍事衝突外,對唐基本還算和好,但是因為利益爭奪而翻臉的事情也不少見。近百年來,由於契丹人逐漸崛起,切斷了唐廷和渤海國的聯絡,雙方不再接壤,衝突才逐漸的減少。

渤海國採用唐朝的政治軍事制度。受中原先進生產技術的影響,社會經濟顯著發展,同內地貿易歲歲不絕。從詩人溫庭筠《送渤海王子歸本國》的著名詩篇也可以看出,渤海與唐的親密關係。詩中說:“疆裡雖重海,車書本一家。盛勳歸故國,佳句在中華。定界分秋漲,開帆到曙霞。九門風月好,回首是天涯。

渤海國的疆域,初限於靺鞨的部分故地,至第十代宣王大仁秀時大體上在今東北大部、朝鮮半島北部及俄國沿日本海的部分地區等廣大地域。渤海全盛時期,以吉林為中心,其疆域北至黑龍江中下游兩岸,韃靼海峽沿岸及庫頁島,東至日本海,西到吉林與內蒙古交界的白城、大安附近,南至朝鮮之咸興附近。設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一百三十餘縣。是當時東北地區幅員遼闊的諸侯強國。

在中原文明的強有力影響下,渤海政權迅速完成了封建化的程序,各項制度仿效唐朝。渤海政權仿效唐朝典章制度,在渤海建立三省六部,確定五京,推行京、府、州、縣的郡縣制度,軍事上也仿唐十六衛制,有法律監獄等。社會經濟有了顯著的發展和進步,農業已成為最主要的生產部門,各項手工業的生產也達到了較高的水平,湧現出一批新興城市,其中上京城,形制模仿長安,在當時已經超過隆州府成為東北最大城市。交通相當發達,同內地的“就市交易”及互市歲歲不絕,與日本的海上貿易也相當活躍。

然而,隨著契丹人的崛起,渤海國的安全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江山如此多梟

南海十四郎

明末最強釘子戶

兇名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