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十四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9章 (2),漢鼎,南海十四郎,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589章 (2)

玄宗天寶十三年時,唐廷的西突厥族大將哥舒翰為防備吐蕃入侵,設立了一支精銳的邊境部隊——神策軍,駐紮在隴西地區。安史之亂爆發後,由將領衛伯玉統帥東下勤王平叛,後來就駐紮在京畿陝州地區,由宦官魚朝恩掌管,並收編了很多精銳的西北邊兵,兵員超過萬人。

永泰元年吐蕃入寇時,魚朝恩領神策軍駐紮苑中正式成為中央禁軍,又再度收編了許多精銳的藩鎮部隊,同時分為神策左右廂。德宗李適時改為左右神策軍,使北衙禁軍最終發展為十軍。神策左右兩軍主將為護軍中尉、副將為中護軍,均由宦官擔任要職,由此而確立了宦官統領神策軍的制度,正式開啟了為害唐朝近百年的“宦禍”。

同時,因為皇帝比較信任神策軍及其統兵將領,往往將邊境駐軍歸於神策軍指揮,稱為“神策行營”,比如著名的中興大將李晟平定“涇兵之亂”時就曾擔任神策行營節度使一職,神策軍也於此時達到了極盛。神策軍除負責宮廷宿衛外,同時還兼負防禦外敵、平滅內患之職,公元783年剿滅涇原叛兵一役殊死作戰、克建奇功,受到朝廷的器重和優厚待遇,以致許多邊兵均主動自覺地歸入神策軍建制,甚至一些京師內的流氓、惡少、商賈攤販等社會閒雜都報名加入神策軍,報虛餉、吃空額,最終竟使該軍達到空前的十五萬人之巨。

但這是皇帝透過家奴之手掌握的部隊,除親信宦官外其他官吏不能插手,閹人氣焰日盛、難以節制、逐漸大權獨攬。他們運用手中的權力不斷為神策軍增加糧餉、提拔軍官,致使神策軍耽於享樂、兵無鬥志,卻經常給予藩鎮以‘清君側‘之口實屢屢舉兵向闕,皇帝不得已只好靠殺統兵掌權的宦官以求藩鎮退兵,朝廷威嚴盡失。至晚唐時,不僅南衙十六衛早已湮滅幾盡,連北衙禁軍十軍也早已虛弱不堪、名存實亡了。

邊防軍,主要是各邊防軍事機構軍、守捉、鎮、戍所轄的屯戍部隊。鎮、戍各分上中下三等.500人為上鎮,300人為中鎮.不足300人為下 鎮;50人為上戍.30人為中戍,不足30人為下戍。每鎮、戍分別置 將、鎮副,戍主、戍副各一人。軍、守捉自高宗起逐漸增多。各置使 和副使,所領兵數比鎮、戍多。隨著邊防線的延長和戰爭的頻繁,遂設節度使為邊境區域性的最高長官。

景雲二年(711,首以賀拔延嗣為河西節度使,即軍區的固定長官,至大寶九年,沿邊地區已有 安西、北庭、河西、朔方、河東、范陽、平盧、隴右、劍南、嶺南九節度 使、一經略使,節度使所轄軍、守捉、鎮、戊的邊防體制更加完備。但是邊防軍的數量,也進一步增加,為後來的安史之亂,同樣製造了機會。

團結兵,又稱團練兵,土團,是由各州刺史統掌的不長期脫離生產的地方武裝。武后萬歲通天元年(696,為防禦契丹的需要,始 于山東近邊諸州置武騎團兵。聖曆元年(698,河南、河北置武騎團 防備突傲:每150戶徵兵15人,馬一匹。代宗大曆十二年(777規 定,團結兵春夏歸農,秋冬追集,服役期間發給身糧醬菜。各地徵召 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團結兵不入軍籍,一般在本境內防守,或應調 配合作戰,軍事任務結束,即囚鄉耕種。

在黃巢起義軍經過的江南地區,大部分敵人,就是這些團結兵。例如江西的南平王鍾傳、浙江的董昌、錢鏐等人,都是透過組建團結兵起家的,他們的軍隊,最初的來源,也是團結兵。準確說來,林度的保信軍,還有顧仁瞻的清淮軍,也是團結兵,都是後來得到朝廷的認可,賜予軍號,於是成了朝廷的軍隊。由於團結兵的大量興起,唐末混戰才會如此的慘烈,各地都有戰火發生。

唐後期的軍隊,主要是神策六軍、藩鎮兵。神策軍,原先是隴有臨挑郡的一支邊軍。安史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江山如此多梟

南海十四郎

明末最強釘子戶

兇名赫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