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宗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2章 討論幽州之事,我竟穿越成蔡邕兒子?,柴宗訓,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劉虞在董卓控制漢獻帝劉協之時,仍然忠於漢室。冀州刺史韓馥、渤海太守袁紹以及山東諸將商議,由於皇帝年幼且被董卓控制,想立漢室宗親的劉虞為新皇帝,劉虞堅決不肯;於是韓馥等人又請劉虞領尚書事,以便按照制度對眾人封官,劉虞再次拒絕。後世還有詩歌對劉虞表示過惋惜:曲蓋華旗起益荊,幽州臣節獨分明。漢家福分無周旦,天遣忠賢不習兵。相比於在益州做土皇帝的劉焉,劉虞對漢室可謂是忠臣良將。

不過雖然劉虞在北地很得人心,但是在軍事上是肯定不如公孫瓚的。蔡璟覺得此時大漢朝廷還未衰敗,劉虞肯定比歷史上還要靠譜一些。為了防止劉虞被公孫瓚殺害,還是讓劉辯早早地把他調走合適。而盧植性格剛毅,文武兼備又品德高尚,在幽州與公孫瓚相互補充還是很合適的。不過還有一個小障礙……

劉辯和劉協也想起了三互法,有些苦惱。這條辦法確實有些難辦。若是置若罔聞地讓盧植接任幽州牧怕是要讓一些人群起攻訐。如果不讓盧植做幽州牧又差了些名正言順的感覺。蔡璟想了想,一個想法浮現在腦海裡,他拉過兩個兄弟,大致說了說自己的想法。

兩人也是眼前一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朱元璋:逆子,這皇位非你不可!

山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