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莊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4章 立制,公元八世紀,孤山莊園,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洪毅感覺太疲倦了,三部會盟合併的大會將正式召開。依著三部首領的意思,這本來應該是建國之禮,但洪毅炎黃子孫的本質沒有改變,心中仍留著融入大唐的執念。
會盟的程式自然不需要他操心,但諸人以他為旗幟,自然不會放他輕鬆。另外其中有無敏感的過激綱領他還是很想知道,所以硬著頭皮參與進去,幾乎要把精神搞成錯亂。
直至諸事議定,洪毅也沒記住幾個古代的衙門和官名,好在有文字記錄,後面讓洪圖整理出來,現用現看即可。不過洪毅還是按照自己的意願,決定成立軍校與政校,另外閱兵式也要搞一搞,提振一下整體士氣。
軍校的建立,是洪毅最初的想法,勢在必行。政校則是因幾個方面帶來的警醒,倒逼洪毅動起了心思。按原先設想,神權歸於札克善及幾個薩滿大祭司,洪毅是完全放手的,可如今出現了政教合一的趨勢,洪毅便坐不住了。
黑水三部的未來,若依洪毅,那必定是政黨政治,以大行之道為綱領,踐行天下為公的思想。太遠的洪毅也沒底,但絕不是供奉長生天這樣的個人崇拜。
歷史上個人崇拜的惡果,導致的連鎖反應,都讓他深感不安,培養一批政治人才,不僅可以給未來的政府執政做好鋪墊,也有助於杜絕軍隊私人化,形成軍閥。
是以洪毅馬不停蹄,將閱兵事宜交待給長空,便一頭扎進屋內,與蕭志學研究了起來。宜靜自然不會缺席,洪毅的思路她最為清楚,其深刻的見解與精準的表達,有時甚至都遠超洪毅自己。
而且宜靜還帶回了札克善的口信,不出所料,關於宗教改革,這位大祭司還是毫無保留的支援洪毅。有時洪毅甚至覺得,入籍與薩滿教的掛鉤,是札克善刻意試探,拋磚引玉,來看看洪毅有何良謀。
夜深人靜,洪毅瞌睡連天,早已進入了夢鄉。宜靜閨房之內,蘭欣認真的坐在姐姐身旁,一邊學習,一邊認真的查漏補缺,幫宜靜完善所寫內容。兩姐妹時而討論兩句,時而凝眉深思,公子這奇思妙想,當真是開天闢地。
“姐姐,公子這類的職務,怕是會令一眾統兵將帥不安啊。”蘭欣不無憂慮的說道,“畢竟國無二主,軍無兩帥,此舉會否影響作戰呢?這參謀長是不是就是參將啊,參將本是下屬,為何重大決議還要拉上參將表決?”
宜靜倒不以為意,經歷過雙子山之戰,參與過作戰計劃會議後,她對這種集思廣益的做法,其實還是打心眼裡佩服。
“就是不能一個人獨斷專行,要大家協商共議,但範圍又不需太大,否則參與的人多了,大家七嘴八舌,反而定不下什麼決議來。一般來說,咱們的軍隊中,也就主帥、參將,三人少數服從多數,能讓作戰計劃更加完善,增加勝算。”
“其實,我想公子此舉,更有深意,許是定下成策,以免後世之人,遭受兵禍。”宜靜乾脆擱了筆,細細道來。
聽到姐姐如此說,蘭欣反而來了興趣,央求著宜靜將來龍去脈,講個清楚。宜靜只能放低音量,悄聲道:“公子說,不出三十年,唐國將有大亂,生靈塗炭,遍地焦土,皆因一個根結——軍閥!”
大唐節度使,上馬管軍,下馬管民,一人獨裁地方權柄,極易拉幫結派,形成集團,再迴圈往復,以財聚兵,最終成為國家的頑疾。洪毅對宜靜講的後世歷史,在宜靜看來可不就是當代預言?當然,洪毅沒有提及任何名字,畢竟這些人在哪裡還尚未可知。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蘭欣雖年紀尚小,卻多一份靈動,她眨眨大眼睛,脫口而出道:“公子是怕大兄、二兄,將來成為軍閥?”說完之後,又驚出一身冷汗,忙掩住自己嘴巴。
宜靜睨她一眼,教訓道:“公子是長生天,所做鋪排豈是隻著眼於百年。軍隊服務於國家,才能成為真正的不敗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