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莊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3章 分歧,公元八世紀,孤山莊園,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黑水大都督日子難過,可還是要比洪毅好些。面對紛雜諸事,洪毅是一個頭兩個大。

信仰自由,在洪毅的認知中,是人權基本的表現形式之一。在後世科技發展的大環境下,洪毅本人是沒有宗教信仰的,所以對此看得也極淡漠。

但在這古代,信仰猶如標籤,區分著人與人,族群與族群,國家與國家。就譬如幾百年後的為禍中東的歐洲十字軍,打的就是宗教信仰的旗號,甚至宣揚殺異教徒不是犯罪,公然違背自己的道德及行為準則。

洪毅當然明白,宗教僅是統治者便於管理人民的手段而已,這世上哪有什麼無所不能的神只。話雖如此,眼前事還需眼前人解,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入籍法令剛剛草擬,分歧便顯露了出來。

原來佔據人口多數的靺鞨人,堅持要將皈依薩滿教義,作為入籍條件之一,這就使得扶余人與漢族移民面臨抉擇。要說此時的漢人,風骨絕非後世可比,洪毅的腦海中,很難將魯迅先生筆下的中國人,看做是如今唐人的後代。

這些唐朝難民,雖食不果腹,破衣爛衫,但沒有一人肯為了活命而選擇屈服。不僅如此,他們還在家族首領的帶領下,選擇絕食,這一招大大超乎了大薩滿的預料。但同時洪毅也很開心,這才是真正的同胞,傲骨風節,令人熱血噴張,可比後世近代史中被閹割的奴才們強不知多少。

洪毅尚不知道入籍法案中還多加了皈依這條,但他內心是不認同的。自他來到郡利,眼見著札克善完善教義,整頓信眾,使得薩滿勢力一再膨脹。不過原本此地就信薩滿,再加上此前蕭戰的提點,洪毅不曾干涉教會發展,但現在隨著人口民族的多樣化,信仰多樣化,此舉開始顯現出扎眼的弊端。

市政廳內,洪毅與宇文兄弟、鹽幫諸人正探討此事,長鎮也跟在身側,想看看公子有何妙招。其實洪毅的原則已然定下,那便是求同存異,無論如何,難民此來是為了求生,總不至於奔波千里,反倒送了性命。

洪毅輕咳一聲,略微緩解一下緊張與尷尬,為了避免矛盾激化,他甚至還未知會札克善。“兩位宇文兄弟及諸位,我看眼下,就煩請大家辛苦一下,告訴各處難民,我絕無讓他們更改信仰習俗之意,入不入籍,全憑自由意志。適逢天災,他們遠徙千里,為得就是活下去,先把飯吃了再說,大不了渡過難關之後,我派船送他們回去。”

此言懇切真誠,宇文隆也頗動容,抱拳道:”倒不是我等不感念公子恩義,實則中原百姓,多數家鄉都供奉有祠堂,所信賴的天地祖宗,與貴地迥異。若是為討活命,便棄了根本,與禽獸何異。其中原委,萬望見諒。”

洪毅點頭表示理解,政教合一,在千年後已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可見並非治世良策。鹽幫諸人也是來自大唐,一邊是新主,一邊是故國,處境尷尬。洪毅求同存異,也期望用此事來穩定人心,但具體細則,還需與札克善商議。

唯有長鎮悶悶不樂,這幾千張嘴吃喝,可不是個小數目。若是這些漢人開春之後,果真要回大唐,豈不是白白浪費了寶貴的糧食。何況漢人總看不起胡人,如今落難,自己伸出援手,卻換不來投桃報李,不免不忿。

其餘人等,可不知他的小心思,大家協議後達成共識,便各自忙活去了。關於信仰與入籍等有爭議的話題,暫先擱置,眼下齊心協力,共度難關。

至於白吃白喝,宇文兄弟也表示,廉者不受嗟來之食,難民中的青壯,也參與勞動建設,有農事經驗的,傾囊相授,其他各行各業,凡有洪毅用得上的,皆聽調遣,至少先安然度過這個冬天,

作為宜靜的母親,大祭司札克善一直是洪毅心中既陌生又熟悉的存在,其神秘又寡言,但對洪毅卻有著莫大的幫助。

單就宗教規範道德方面的作用與意義,洪毅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