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莊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2章 法悅,公元八世紀,孤山莊園,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被文化較低的底層人民接受,這一點讓董庭蘭很是佩服。
要知道士人往往擺出高高在上的姿態,水平一般卻內心倨傲,普通民眾是沒有資格談論藝術的。但這位郎君,顯然身份不一般,卻無一處不透著親民的渴望,而且拿出的作品也非凡品。
就像那信天游,句句透著黃土地的蒼涼,卻高亢奮進,總有那麼一股不屈的勁頭,深深感染著董庭蘭。董庭蘭的音樂造詣可是師承大家,當時琴界盛行沈家聲和祝家聲,他向鳳州參軍陳懷古學得了這兩家的聲調,並把其技長的《胡笳》曲整理為琴譜。
其勤奮刻苦,天賦又極佳,乃至幾十年後,聲望成就就超越了沈、祝兩家,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代表。但信天游他是從未聽過的,儘管自己是隴西人,但董庭蘭仍覺得洪毅好像比自己更熟悉西北,那黃土的氣息,粗獷的風情,盡在高亢的曲調中。
董庭蘭覺得自己脫變了,如同一隻金絲雀,前三十年,活在籠中,而今,籠門開啟,新的廣闊天地展現在了眼前,令他欣喜不已。老孟偶爾也會參與進來,寫兩首小詩,描寫一下山山水水,譜上小調,好不快活。
這是一種志同道合的法悅,非尋常快樂可比擬。倒是定邦與長寧不通詩文音律,處境略顯尷尬,只能有一搭沒一搭的將就著安媚兒,將泰華與大江南北的軼事拿出來分享一番,打發時間。
老鴇子也經常來,看看這些豪客有何需求,自洪毅入住樂康居,已有十幾日,那亮晃晃的金子,可從未短過一分一毫,當真是天上掉下來的財神爺。
如此入了初夏,天氣愈發的燥熱。忽一日,老鴇子一臉委屈而來,對董廂蘭附耳幾句,又神秘兮兮的告辭離去。董廂蘭眉頭一皺,似有心事,其餘人覺察異樣,究其原因,卻原來是漕幫的主事前來招呼,說近期將有貴客登門,著董廂蘭與安媚兒接待。
長寧不禁大怒,自己這邊從未少給銀錢,這老鴇子竟還敢私接他人的活路,未免不將公子放在眼中。洪毅卻不以為然,正好藉此機會,想讓安、董二人試試新曲新舞,看看反響如何。
不曾想,這漕幫所謂的貴客,可不是尋常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