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莊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5章 大才,公元八世紀,孤山莊園,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公元七二九年,遠在大洋彼岸的美洲,華人開拓的腳步愈行愈疾,而南面的大唐,同樣發生了幾件大事,影響著萬水千山之外的泰華。

三月,隴右道瓜州都督張守珪,沙州刺史賈師順合擊吐蕃大同軍,大破之。大唐在軍事上給予了吐蕃強而有力的打擊,但洪毅清楚,吐蕃對隴右與安西的野心將越燒越旺,直至吞噬那塊土地和那裡生活的人們。

除了吐蕃會一直伴隨大唐的興衰,還有那西方的大食,也會在將來的某個時刻,與中原來一次激情對撞。只是因緣際會,兩大帝國終究只是一觸即分,有考量,有無奈,更有國運的摻雜。

只不過洪毅已然明瞭,如今他這隻蝴蝶,已不再是扇動了一下翅膀,而是沖天而起,那麼引發的連鎖反應,應該會比颶風,還要令這個世界心悸吧。

另外一件大事更是在匯澤便使他坐立不安,那便是宇文融拜相。史載,開元十七年六月十五日,以戶部侍郎宇文融,為黃門侍郎同平章事。融性精敏,應對辯給,以治財賦得幸於玄宗,使玄宗內修靡而外尚武。

然而這宇文融只做了百日的宰相,便被貶出了長安,去往汝州擔任刺史,又流嚴州,最終卒於途中。宇文兄弟是八月收到的家書,這個時間其實比影武衛將情報稟明洪毅的時間要晚。

身為人子,上報國家,下盡孝道,洪毅設身處地,還是決定不加阻攔。這宇文兄弟,自與魏州難民同來北蒼,邊行邊看,倒是當真做了很多實事。宇文通治水,雖說當時基建有些基礎,但南部屯田墾荒,所有的引水渠和排水溝,卻是這小子的真才實學。

老二宇文隆課桑勸農,更是將老子宇文融的本事學了個八九。後來玻璃大棚建立,大大激發了他的熱情,農業科研搞了不少,以至於連國營農場的燕青樺,都對他讚不絕口。

最讓洪毅欣賞的,是這傢伙好吃且博學,譬如花椒、胡椒等物,皆是他建議商隊從中原引進。就連孜然這等好物,本應在五代時期才出現在中原的,也是經他提醒,才使安西的高承,從大食商隊採購了過來,這可是將孜然引入,豐富華人的味蕾,提前了兩百餘年呢。

而此刻,宇文隆聽著洪毅滔滔不絕的介紹,再定睛看向桌案上的兩物,滿臉的不可思議。莫看他出身官宦,但自幼飽讀群書,此前雖不曾事農,但理論知識豐富。

在泰華的這兩年,五穀被他擺弄了個夠,在與實際結合的過程中,宇文隆壯志得酬,如龍入海,法悅滿心,豪情日增。這塊土地的豐收,農人們的幸福,使他找到了真正的人生的目標與意義。

“所以說,這就是你留下來的理由?不為自己,只是為了別人?”洪毅臉上盡是會心的笑意,能將天下百姓裝在心裡的,正是自己所需的棟樑之才,也是將這玉米、紅薯所託的正主。

“也不盡然。”宇文隆也沒了拘謹,笑了起來,“有大哥回去幫助父親足矣,我醉心農林研究,在泰華能做點實事,回到中土,廟堂之上,反而無用武之地。士農工商,等級森嚴,我料父親也未必會理解。而且……而且我與燕場主的千金燕小禾,志趣相投,兩情相悅,還想著過年的時候,上門提一提……”

洪毅聽罷開懷大笑,想不到這燕青樺生了個好姑娘,意外留住了這難得的大才。“此事我幫你說,若是姑娘家確實也心儀於你,這大媒我定要做了。還有,就是這國父二字,聽著彆扭,你也喊我公子便是。”一通熱絡,宇文隆大喜,殊不知洪毅比他還要開心。

閒話聊畢,轉回了正題,這宇文隆對玉米和紅薯變態的畝產,還是持懷疑態度。“啟稟公子,這兩種作物,若是當真能如公子所言,那糧食問題明年便可迎刃而解,只是,公子篤定這產量,還是道聽途說?單就咱們泰華的曲轅犁,真可謂奇思妙想,事半功倍,原是不應冒犯國父。但我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