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莊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54章 神物,公元八世紀,孤山莊園,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歲月靜好,只因有人負重前行。洪毅平時未怎麼留意,此時此刻,佇立碑前,輕撫碑身,好似英魂之軀,雖已冰冷,但仍挺拔。

死人是無可避免的,但死人也是令人悲傷的,就好像那八個大字:重於泰山,永垂不朽一般,死得其所,便無怨無悔。“一應撫卹核實到位沒有?烈士遺孤,國家來養,軍屬就業,優先安排。”洪毅聲音低沉,真情流露。

宜靜答道:“一切業已安排妥帖,並以立法形式確保延續,再說這比以前,傷亡可算微乎其微,公子就不要介懷了。”說來也是,黑水諸部,征戰無休,死傷無數還鮮有勝績,如今已是天翻地覆。

泰華武力強盛,軍人待遇也特別優渥,以至於很多新來的移民家庭,年輕的都踴躍參軍,私下裡寄些軍服回去,不至於連個蔽體的衣服都沒有。洪毅曾去了黑水以南的農墾區,滿眼多是衛戍區士兵的軍服。

對此洪毅也沒有太多苛責。這些人初來乍到,逃難至此,能將生活先穩定下來,已經很不錯了。老百姓的生活還很苦,衣食住行也才剛剛起步,時不我待,洪毅心中重燃鬥志,要將初心堅持到底。

下了翠峰,二人策馬徐行。忽見長寧迎面而來,風塵僕僕卻難掩喜色。第二艦隊回來了一隊海軍,據說是連船加馬,折騰了數月,鞍馬勞頓卻不知疲倦。只說好像尋到了公子所需之物,帶回來看看。

洪毅打了一個激靈,狂奔回城,果然見那影武衛大堂正中,放著兩隻口袋。一袋裝滿玉米,顆顆金黃,顯然是經過了晾曬,質量無甚影響。另外一袋紅皮白瓤,正是番薯,這海路潮溼非比尋常,如今已壞了一半,很多長了黴斑。

即便如此,還是令洪毅狂喜不已。這兩樣作物皆是高產,正好可以彌補泰華農耕時間不足的短板。旁邊一個海軍士官,面色黑紅,有的地方面板皴裂,露出新鮮血肉,看著便讓人心疼。

洪毅一把將其摟將過來,結結實實的一個熊抱,將這青年樂的好似傻了,兀自呆立憨笑。這可是天大的好訊息,算得上洪毅日思夜想之物。當下拉著那士官坐定,促膝談起這兩件寶貝的來歷。

這名叫東方愛華的憨厚青年,還是第一次距離國父如此之近。相仿的年紀並未能緩解他的緊張與興奮,恰恰相反,他因此而剋制不住的顫抖,說話也磕磕巴巴。

誰是最可愛的人,是為勞苦大眾保家衛國的勇士。洪毅便是其中一員,所以他最愛與戰士親近。洪毅左手輕按東方愛華的肩頭,使其漸漸平復下來,重要的事宜還未稟明,怎就這樣失了分寸。

洪毅含笑示意,東方愛華也長舒口氣。“我們第二艦隊,於五月裡順著海岸南下,一路朝向東南,依淡水水源為根據,收羅了許多小島。直至行了差不多千餘里,方遇到一個大島。本想在島上補充下物資,卻不料當地土著以物換物,竟拿出了這兩樣東西。蕭大志將軍拿著國父所畫的圖冊對比了半天,確定正是國父所需之物。”

洪毅對照了地圖,那應該就是溫哥華島了,這蕭大志和蕭馭還真是人才,不懼未知,勇往直前。東方愛華喝了口水,喘了口氣,忽笑了起來。

“其實整個艦隊所有官兵,均是默記著這圖冊行了一路,大家早將這玉米紅薯的樣貌深深刻在了腦子裡,將軍當下二話不說,將途中所捕的好魚都送給了土著。將其庫存盡數換了回來。可惜這兩件寶貝不是島上所產,而是這些土著遠赴陸地換來填肚子的。”

“蕭馭將軍遂指揮陸戰隊登岸,佔了好大一片地方。島上的土著受到了優待,這岸上的就沒有這麼好命了。指揮部徵發了岸上土著的壯年男女,建營立寨,打算就在那裡紮下根來。盤算著若是這玉米紅薯若是不夠,咱必尋到那產處,若是好言不聽,就下手去搶。”

這青年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