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莊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3章 藤原,公元八世紀,孤山莊園,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藤原次川手扶舟欄,遠眺依稀可見的海岸線。月半之前之前,自己躊躇滿志,踏上征途,如今物是人非,內心是人是鬼,已然分不清楚,更何談前路漫漫,福禍未知。

海風一陣陣吹來,猶似家中老母妻兒的殷切問詢,那裡面不僅有關懷、慰藉,也有期盼和希望。他有些不安,其實更像是恐懼。五歲那年,族內懲治犯錯的奴僕,將其吊死在神社前的大樹上。那張因痛苦扭曲的臉龐,時常出現在他夢裡,直至今時今日。

父親早逝之後,母親便經常教導,不求大富大貴,只願一家安好。藤原次川習慣性的看了看長寧,他怕這個男人,也怕這個男人賦予自己那滅族的大罪。

張火德頗有心計,見藤原次川眼神閃爍,知其心智動搖,舉棋不定。此番深入敵後,成功則揚名立萬,不成則危機重重。畢竟這許多人的性命,皆繫於此倭奴身上,半點馬虎不得。張火德輕拍藤原次川肩膀,略帶關切的問道:“想家了?”

藤原次川彷彿失魂落魄,重又陷入了深思。他太熟悉貧窮的氣味了。那是米缸裡,陳米溢位的餿味,是屋頂茅草散發的黴味,是床榻上經年的騷臭,是自己身上洗不去的汗酸。

每當族人鄙夷的眼神射來,都會深深扎進他卑微的內心,那是一種判決,一生無法翻身的界定。冰高皇女的臉龐又浮現出來了,美豔卻冰冷無比。他不要再這樣沉淪下去,他要逆天改命!

看著藤原次川逐漸堅定的眼神,楊火德鬆了一口氣。其實這廝僅是一塊敲門磚,只要那深宅大院裡的話事人應允了大事,藤原次川的作用也就微乎其微了。

長寧心裡可不這麼想,此刻他的眼中,已將海岸附近地形盡數記下,包括日後所處環境,皆會牢記於心。“命運,要掌握在自己手裡。”公子的名言猶在耳邊,這退路,勢必要未雨綢繆,先敵一步鋪排妥當。

一行人下船上岸,正是洪毅搗鼓少年宮之時。藤原次川先入皇宮覆命,無非是突遭狂濤巨浪,船毀人亡之類的託詞。奈良時代,遣唐使發了一百多次,這藤原次川也不是什麼熟臉,聖武天皇自不在意,揮手遣退了便是。

藤原次川回到家中,見長空、火德安坐堂前,老母幼子卻不見了蹤影,心中瞭然。當下寬慰了妻子幾句,便揣著密信,去了藤原家主府中。

藤原四子,即武智麻呂——南家、房前——北家、宇合——式家、麻呂——京家,是律令制下政治勢力強大的四家。藤原不比等死後,其四子均還年輕,朝堂中僅有藤原房前任參事,根基尚不穩固。

此前元正天皇在位時,對妹夫長屋王極為寵信,那時的皇族,何止壓了藤原家一頭而已。藤原次川在家族中,本上不了檯面,武智麻呂收了他些許財物,賞了個遣唐使的位子,心想此去至少數年,便未將此事再放在心上。

不料這批衰鬼時運不濟,出海便遇不測,偏偏次川撞上大運,撿了條命。武智麻呂在自家接見了次川,本欲客套幾句了事。意外的是,次川叩拜後並無多言,只一事,便險將武智麻呂驚了個半死。

原來,好巧不巧,搭救次川的竟是渤海王大武藝的特使。渤海特使本欲聯絡東瀛與渤海的關係,怎奈得知次川等乃是前往朝唐,便不願再進宮面聖,只得在城內客棧盤桓。此時的諸國形勢,頗為微妙,表面上大唐如日中天,威服四夷,實則遠沒有這麼簡單。

公元六六零年,應新羅武烈王所請,唐遣大將蘇定方,滅百濟。六六一年,武烈王薨,文武王即位,繼續親唐路線,並於六六八年,應唐朝之令,出兵協助唐軍滅亡高句麗,新羅也實現了半島上的三國統一。

值得一提的是,爆發於六六三年的白江口之戰,唐朝、新羅聯軍與倭國、百濟聯軍於今韓國錦江入海口發生了一次大戰。那時唐朝與新羅,為攻取百濟遺民固守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