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莊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5章 屠戮,公元八世紀,孤山莊園,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和弓,是日本弓道所使用的一類長弓。標準長度兩米多,古時稱為“大弓”。此弓與其它的弓大不相同。長逾兩米的弓身,上弧部分便佔了全弓長度的三分之二,換言之,和弓的制式是“上長下短”。其規格及長度亦可稱得上是世界最大的弓,也是世界上可見的最大型的實用性質的弓武器。
而作為平安時代之前主要使用的制式弓箭。丸木弓的射程可接近大約三百米,雖為單體弓,但在七十米以內,威力並不比合成弓差。
由於它未加弓弦時弓身的斷面為圓形,因此被稱為丸木。一般採用天然木材,多為梓木、檀木、櫨木、櫸木等。丸木弓長一般長逾兩米,短點的供騎馬使用,長的供步兵使用。
和弓上長下短的構造雖然特別,但難以平衡。想要精準的掌握和弓,必須要有較高水準的技術。執弓時,首先需握住弓的下弧部分,即全弓下三分之一的位置。與此同時,執弓者要掌握髮箭時弓的震動幅度,預測弓上下弧的長度差所產生的反動力,並運用這種反動力推算箭的發射方向及施加力度的多少。
一旦掌握這種反動力,射出的箭軌便可以產生多種不同的變化。武道即指弓矢之道,弓箭作為當時戰場的主要武器,也曾是武士的象徵。那時,對戰功卓越的將士賦予的獎賞也被稱作“弓矢之譽”,而最優秀的武士還被稱作“弓取”。
長屋王的千名弓手大陣,半數以上都是“弓取”,可謂其手中真正的倚仗。如今見山下尾虎氣勢洶洶,顯然怒火攻心,心氣不寧,正是為將者之大忌。長屋王放心不下騎兵單出,這可是自己唯一的機動力量,是以城門大開,全軍跟進,以保周全。
不遠處,蝦夷騎兵不緊不慢,閒庭信步,而倭人則勢若瘋虎,洶洶而來。兩支隊伍迅速拉近,眼見只有四五百米,再行幾步便可拉弓激射,人仰馬翻,卻忽見蝦夷人調轉馬頭,向西面奔去。
村上尾虎咬碎鋼牙,不依不饒緊隨而至,疾奔之下,還不忘拉弓引箭,射將出去,只恨箭矢飛行尚需時間,那飽含怒火的羽箭,盡皆落在蝦夷人身後,沒了聲息。
這蝦夷人也不甘示弱,一聲哨響,百名騎手竟整齊劃一,馬不停蹄之下,堪堪回身射出一片箭幕。若是兩方靜止,大家射程相當,最不濟誰也傷不到誰。可如今,倒像是倭兵著急忙慌,趕著找死一般,向箭幕迎頭撞去。
只見一片殘雪紛飛,晶瑩的碎冰散出七彩陽光,旋即又被鮮血染紅。人馬撲地的沉悶之聲不絕於耳,隨之便是骨斷肉裂的淒厲哀嚎。這些倭騎果真久經沙場,前馬失蹄,後馬騰挪閃躲,倒是未受波及,不過緊跟著又是一波箭幕落下,乾脆利落的將餘者趕盡殺絕。
長屋王見此情景,隱約看透了這咬鉤戰法,終將是要把山下尾虎等人盡數射落。可恨這蝦夷人哪裡弄到的精良戰馬,不僅速度耐力不輸於己方,就連歷此戰陣,刀光血影之中竟絲毫不現驚亂,亦足可見這支百人隊非同一般。
正思襯間,遠處又奔來幾排馬隊,蹄聲隆隆,踏碎河山。其中一撥加速尾隨至村上尾虎之後,另有兩三百騎兵橫亙在倭人本陣之前。
見敵軍如此安排,長屋王已料定這重騎隊萬難保全了,當務之急,是將本陣安全帶回城中,依託護河城池,堅守待援。但如匆忙下令,恐足輕自亂陣腳,招致潰敗,於是先命弓取射波箭幕,標記距離。
再看村上尾虎那邊,自兩方遙遙互射,倭騎已有數十人落馬,如此情形,怕是咬得越緊,越是追不上敵人,反倒正合對手之意。村上尾虎被勾著兜了個弧線,現在也冷靜了下來。
自己怒火攻心,感情用事,致使全軍陷入被動,已屬萬死難辭其咎,眼下自己身死是小,連累親王事大,於是勒住馬頭,再不計較殺弟之仇與個人恥辱。
武士戰敗,往往自殺謝罪,是以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