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莊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6章 室韋,公元八世紀,孤山莊園,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室韋諸部,洪毅初來時便了解一二,作為黑水靺鞨的近鄰,兩個難兄難弟在唐與突厥的爭鬥中審時度勢,倚靠強者,頑強生存。後來在勃利城外,長空相親之時,甚至還破了室韋某些勢力的陰謀,並陰差陽錯的使拔那烈,蛻變成了蒙知返。即便如此,面對蒙知返滔滔不絕的解說,洪毅仍是頭痛不已。

《山海經·海內經》載:“北海之內,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鳥、玄蛇、玄豹、玄虎、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國,有赤脛之民。”郭璞注:“幽民也,穴居無衣。”這是中原地區對於室韋先人的最初認識。

在隋唐時期,官方也有註解:室韋,我唐有九部焉,所謂嶺西、山北、黃頭、大如者、小如者、婆萵、訥北、駱駝。見洪毅一一細數,蒙知返尷尬從旁提醒,方知記載實為八部,其實二十餘部不止。公元七一九年,室韋諸部開始接受唐平盧節度使統轄,是軍政合一的建制。

蒙知返是個老粗,繞來繞去,不僅未將形勢闡明,反而把洪毅弄得更加糊塗,連著長空、長清,也是牢騷不斷。這大室韋,落俎室韋,蒙兀室韋均不在文獻之中,卻是生生的活躍在自己周圍,又作何解。虧得之前長寧先做了部分工作,娓娓道來,才將一團亂麻,漸漸理了個頭緒出來。

其實這室韋的情況,遠比黑水靺鞨複雜的多。幾百年來,蒙古高原東部征戰不休,強主更替,各部族遷徙融合,名稱地盤早已是今非昔比。不過按照目前形勢與方位,略加整理,便可令繁複龐雜的渾水,瞬間清透起來。

北方諸部,稍顯落後,但民風彪悍,更易抱團,許多小部落聚在一起,對外統稱大室韋,以壯聲勢,其中蒙兀當算翹楚。

西室韋靠近突厥,受制於人,但凡突厥可汗征戰,烏素固、塞曷支、移塞設等部都會暗中派兵相助,以求自保。

南室韋諸部,和解、那禮、烏丸、達垢,更親近大唐,只不過其中的烏羅護已被渤海吞併,尚未同化,前番敵後武工隊曾經營此地,留下了不少火種。

再南邊還有黃頭室韋,已接近唐人,漢化最深。最北端也有韃靼部,徹底突厥化,脫離了室韋。

而嶺西、落俎二部,遠離是非,偏居東部,但遇風聲鶴唳,便騎牆觀望,兩邊押寶,往往穩賺不賠。然而過去一年,泰華招工,人們趨利而行,大大改變了室韋的地緣政治。

大室韋諸部,在蒙兀的影響下,幾乎快成了北蒼一郡,青壯多數身在泰華各地,辛勤打工,生活條件也是蒸蒸日上。去年三萬餘人,入籍成為華人,便多為大室韋之民。而留守牧民,老弱較多,為防周圍虎狼覬覦,特設了民兵自衛,泰華一個百人弓騎,駐紮此處,保護生民,儼然已是華族飛地。

而深受突厥與大唐影響的諸部,來者也是不少,以至於部落貴族,已經強勢插手,控制人口流動。大唐朝廷、突厥王庭,這些背後靠山,更是派出密使、探子,四處打聽內情訊息。

玩味的是那嶺西室韋,族長哲乎,眼光深遠,各方角逐之時,形勢不甚明朗之下,堅定與蒙兀結盟,力挺族眾向泰華遷徙。

唯一不和諧的,便是這落俎室韋,因與蒙兀結仇,竟鬼迷心竅,與泰華死磕。據聞之前逃亡北蒼的難民,十之八九被族長殘忍虐殺,以儆效尤,而每逢其他部族的務工隊伍,途徑落俎,必受之截掠騷擾,不勝其煩。

去歲洪毅北征之時,泰華尚不能騰出手來,只是長寧率兵遊擊周圍,敲打了落俎幾次,不想這廝痴念不改,竟偷偷遣使突厥韃靼,以求外援壯膽,捲土重來。

是可忍孰不可忍,洪毅聽的火起,拍案而立,但考慮到過往之事,復又冷靜下來。世事如棋,前番洪毅還助那落俎,將蒙兀殺得落花流水,如今知返歸順,大室韋儼然化敵為友,倒是這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士頌三國

七情遛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