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山莊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2章 討債,公元八世紀,孤山莊園,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藤原兄弟飄了,武智麻呂位居大納言兼大宰帥,房前任參議、中務卿、中衛大將,宇合任參議、式部卿,麻呂任參議、兵部卿。兄弟四人還在議政官中佔了半數,左右權柄,把持朝堂。
舍人親王潛心編纂《日本書紀》去了,也許只有沉浸在不知名的角落,才能使他略覺安然。聖武天皇身體還是那麼不好,三天兩頭小恙,長屋王的消失,藤原家的崛起,只不過也就是換了個權臣。
長寧尋來一個乳孃,帶著長屋王孫返回了北蒼,接替他的,是之前駐紮勃利鹽阜的蕭傳柏。一年曆練,小夥子成長不少,奔赴倭國之前,洪毅又讓他在北蒼,專門特訓了一段時日。
楊火德逐漸在和人貴族圈子闖出了名號,明面上仍是一位舉止儒雅的渤海商人。唯有袁慕華,再也不許平城情報站的自家兄弟,稱呼自己為藤原次川了。
看著逐漸平息的倭國上下,重新回到生活的正軌,聖武天皇鬆了口氣。春節過後,便是上元佳節,幾乎人人都想趁此良機,熱鬧一番。但茫茫大海之上,還有一人很不高興,這便是苦苦漂泊的泰華海軍總司令——蕭千里。
蕭千里等夠了月餘,湊滿了天數,不見平城方面來人,締結友好條約,卻只剩日益習慣他的倭國漁民,熟視無睹的在自己眼前撈起了小龜小蟹。
公元七二九年農曆正月初十,一隻信鷹落在旗艦,討倭行動拉開大幕。盤踞在伊勢外海的主力艦隊,一舉塞滿了十三浦,港口物資被洗劫一空,連帶周圍村鎮兩萬餘人,皆被裝進木蘭舟,打包北去仙台港。
由於倭國水師,不僅都是些低矮小船,且因白江口之戰慘敗,至今也未恢復起規模,使得千里艦隊無敵可遇。蕭破浪無幫可跳,閒得發慌,只能將精力放在翻牆越寨,捕捉倭奴這些營生上。夏乘風立在千里之側,不禁牢騷滿腹,這海軍無仗可打,倒是幹起了陸戰隊的行當。
北面常陸則是熱鬧非凡,夏國忠再次兵臨水戶,叩關邀戰。東方虎臣則迂迴千波湖,將城中六千多人圍成了網中魚蝦。不足三日,城中足輕大將便私下開了城門,率軍攜輜重奔向了自由的樂土,只餘六百長槍,死守著千名弓手,誓死不降。
夏國忠遠遠望著這些死硬份子,無名之火上躥下跳。如今城內吃食都不剩多少,這些飢腸轆轆之徒,卻還要頑抗到底。正思襯如何下口之時,城內管事的柳生十兵衛,發來戰書,欲約泰華之軍,決一死戰,若敗則俯首稱臣,若勝則放其南歸。
夏國忠不禁大笑,長生天說這倭人殘忍狂妄,殘忍並未見著,狂妄則當真不錯。當下點齊兵馬,將自己珍藏的大殺器盡數帶上,列陣於城北莽原。與此同時,城內倭軍,也傾巢而出,弓手居中,護兵在外,組成一個圓形大陣,看起來壁壘森嚴,頗具聲勢。
列陣完畢,柳生十兵衛欲穩紮穩打,利用弓取遠擊敵人。夏國忠欲擒故縱,敵進一尺,他便退一尺,使得倭人箭矢,終不能夠著自己,只是不停收放信鷹。
柳生十兵衛其實還有另外的想法,困守孤城,早晚窮途末路,出得城來,方可且戰且退,奔向下總。這蝦夷兵雖說弓馬嫻熟,但也要輜重補給,總不能為了吞吃自己,便遠離營地,窮追不捨。
如此你來我往,不痛不癢拉鋸了半個時辰,柳生十兵衛的大陣已挪至東面官道,離那水戶城倒是三四里地了。見夏國忠始終不敢近身,柳生十兵衛對弓取更是信心倍增,看來蝦夷人惜命,只要眾將士捨生忘死,奮力相搏,逃出生天便大有希望。
沿此官道,東行五里,便可拐向南下,既可避開千波湖,還能甩掉敵兵。柳生十兵衛保持著隊形,時不時放出一撥箭幕,小心計算著剩餘箭支,可謂盤算周全。可熟料到達南向長亭之時,仍是遇到了守株待兔的虎臣兵陣,柳生十兵衛無奈,扎住陣腳,仍是龜縮死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