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兮娘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45頁,求生倒計時,木兮娘,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等等——我說,我說!你想知道什麼——」麻得庸抓住趙白魚的衣擺,抬頭看去,見到那張俊秀溫和的面孔忽然語塞,遲疑地問:「你是誰?我是不是在哪裡見過你?」

「某姓趙,京都府裡一芝麻小官。」

麻得庸愕然失聲:「——是你?」他腦子一轉,更驚駭:「你是新任漕使趙白魚?」

趙白魚笑望著他。

麻得庸瞬間頹然,還能說什麼?

原來去年京都府一行就被人家盯上了。

技不如人,自當認輸。

「趙大人,您果然如同說書裡一般。」剛正不阿,謀略過人,卻不知他和昌平公主鬥到最後,誰輸誰贏?「你來找我,是要從我這裡找出殿下的罪狀?我提前告訴你一聲,我是經常替殿下看貨出貨,手裡卻沒任何審計帳簿,單憑我這張嘴也指認不了殿下,如果要我當人證,怕是竹籃打水。」

趙白魚:「我問你,當日京都府撞翻的官糧,你們是從兩浙買的?」

麻得庸:「也有兩江、廣東和福建的。」

趙白魚:「南方各省每年糴糧的數目都根據前一年糧食收成進行調整,你們去年從兩浙收了那麼多官糧,不怕今年交不上朝廷的糴糧歲額?」

麻得庸:「不瞞大人,周邊四省三十八府每年的糧食收成都會瞞報。」

瞞報實屬尋常,譬如之前的淮南漕使司馬驕透過匿田、藏田等手段貪汙稅收,實際也是瞞報糧食收成的情況之一。

「當時的兩百萬石官糧,有一半是從兩江的糧倉拿的,剩餘一點分別從周邊四省糧倉挪一些,再從兩浙挪了大約八十萬石的糧草。」

趙白魚突然厲聲呵斥:「你們敢碰糧倉?!」

糧倉何等重要,關乎天下民生,倘有不測,監守糧倉的人直接砍頭,少有上訴求情的機會。

「糧倉被挪用,沒人發現……哦,我倒是忘了,四省三十八府的官早就擰成一股繩了。不對,我赴任時,去看過糧倉,裡頭全是糧草——你撒謊?」

「不是,小的哪敢?」麻得庸小心翼翼地覷一眼趙白魚,小聲說道:「如果大人現在再去糧倉看,捅開麻袋就會發現裡面裝的不是當季好米。多數是陳米……兩江還算好的,其他窮點的地方,說不準是米糠。」

趙白魚倏地站起,負手看向庭院水缸旁邊的一棵雜草,灼灼日光碟機不散官場腐敗,自古如是,並無新事。

麻得庸想起什麼似的,急忙補充:「不過兩浙的糧草並非官糧,是從糧商那兒買的。」

趙白魚:「你和兩浙糧商有交情?」

麻得庸:「有些交情。」

趙白魚:「我需要一百萬石的官糧,能不能買到?」

麻得庸滿臉為難:「如果沒去年入京獻壽的事,能湊齊,但眼下我估計只可能湊到五十萬石。」

「也可以了。」趙白魚:「如何說服你認識的兩浙糧商?」

麻得庸:「待我寫封信便成。我曾與那糧商有過命的恩情,如果求到他頭上,他必然會幫。不過……我真能戴罪立功?」

趙白魚笑眯眯地保證:「我從不騙人。」只要他沒犯其他罪。

麻得庸當即興高采烈地寫信。

拿到信的趙白魚很快令人送去兩浙。

與此同時,竇祖茂等幾個官吏既是聽趙白魚的命令,也是聽從贛商的暗示,令底下人喬裝打扮成外地糧商先在洪州府的米鋪採購,每筆買賣都是大手筆。

起初很順利,連續四五日,湊齊二十萬石官糧,弄得竇祖茂等人丈二摸不著頭腦,說是教訓趙白魚,怎麼真讓他買到官糧?

到第六日再去買卻被所有米鋪拒絕,官差假扮的糧商不滿地質問:「昨天還能買,今天怎麼不行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穿成路人O後,和反派HE了

奶兔泡泡

駙馬要上天

絕歌

奪嫡不如養妹

牧荑黃黃

幸運合夥人

荷風吹

不重樣美食店

肥鵝撲火

穿成狗血文的早逝白月光

濯雪一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