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飯罰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6節,美人不識君,賞飯罰餓,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是皇后……當今太后。”他糾正道,“廠公從太后還只是貴人起便跟著她了,表面上看是心腹,實則是心腹大患。人知道的越多,性命就越岌岌可危,廠公是個聰明人,肯定也意識到了這一點,早早地開始給自己謀後路,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終究沒能趕得上。”
他嘆了口氣,“我一直在想,這個導火索估計就是淳貴妃了。”
書辭聞言皺眉:“這麼說,淳貴妃不是失足掉到井中的?”
崔福玉搖了搖頭,畢竟是沈懌的生母,他目光遲疑地看著他,“當初是太后下令,命人把貴妃推入井內的……據我所知,這件事廠公恐怕也脫不了干係,否則他便不會被‘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了。”
儘管已有預感,書辭仍不小的吃了一驚,她幾近艱難地朝沈懌望去,十指交錯,深深嵌入肉裡。
他坐在那兒神情依舊,不偏不倚地與她視線對上,輕輕伸手過來,語氣淡然:“沒關係,別往心裡去,又不是你做的。”
第 91 章 九一章
書辭朝他歉疚地頷了頷首, 心中依舊百轉千回。
當年那些勾心鬥角的陰謀陽謀,又何嘗不是一場沒有硝煙的廝殺, 哪怕未動兵戈,卻仍然慘烈血腥。貴妃如此, 梁秋危亦是如此, 機關算盡, 還是百密一疏,到頭來, 都未能等到一個好的結局。
沈懌拿食指在桌角邊輕敲,“梁秋危人都死了那麼久了, 你何必給他賣命。此事若被人知曉, 可是會杖斃的, 為了一個已故之人, 至於麼?”
“奴才雖是個太監, 但也明白什麼是知恩圖報。
“廠公在許多人眼裡或許不是什麼好東西, 弄權、吃賄賂、排除異己, 然而拋開這些不提, 他對自己人一向是很照顧的。”崔福玉說道, “我老家在直隸南部的河間府,那兒非常窮,所以當太監的人也特別多,廠公就是從這裡出來的。
“有一回又鬧災荒,咱們那裡多少年沒人管過,突然來了個欽差賑災施粥, 我年紀尚小,可能七八歲的樣子,端著碗從家裡出去討粥,大老遠便看見一個生得非常俊俏的人站在粥廠門口。”提起第一次見到梁秋危時的情景,他臉上帶著難以言喻地懷念與感慨。
“廠公瞧著真不像個太監,哪有太監生得這麼漂亮的?若不是有人提醒,我反正是沒瞧出來。”只可惜那樣的風姿,今生是再難領會了。他輕嘆,“後來又過了幾年,我家裡人因為疫病死絕,實在是走投無路,只能來做太監。沒想到入了宮,廠公竟對我還有印象,看見我淨身了,一連的惋惜。
“他其實是不希望我們來幹這一行的,但有什麼辦法?要不是山窮水盡了,誰會走這一步呢。”
書辭在旁沉默的聽著。
原來她爹也是出身於窮鄉僻壤,且瞧他這口氣,似乎對梁秋危的身份並不知情。記得驗身房每年都要對宮廷乃至王府的所有內侍進行查驗,真不知他是如何做到瞞天過海這麼多年的。
“梁秋危……也是由於家境貧窮才入宮的嗎?”
“廠公是京南青縣人,好像一開始是為了籌錢給家裡的妹妹治病,可惜錢送來時,人已經不行了。”崔福玉頓了頓,“不過我聽人說乾爹和太后在進宮前就是認識的,所以後來才一直跟著她。”
這麼一想,要是太后從中相助,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書辭和沈懌對視了一眼,隨後又低頭若有所思,突然想到了什麼,抬頭望著崔福玉:“公公對梁秋危的事這樣清楚,可知曉他有沒有對食?”
“王妃是說乾孃?”
聽到這個稱呼,書辭的呼吸幾乎瞬間一滯:“你知道她?”
“起初是不知道的。”他搖頭道,“乾爹對這件事捂得很緊,若不是事出突然,我也沒那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