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00頁,表哥萬福,猶似,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場緊接著開始。
賽事的節奏安排得緊湊又緊張。
等三場比完了,太陽已經偏西,虞幼窈仍然有些意猶未盡。
河岸邊,有許多人將粽子,扔進了河裡,便是生活再艱苦,他們仍然慷慨地將糧食灑進河裡,讓魚兒爭食,以此祭奠自己逝去的親人,祈禱平安。
虞幼窈深有感觸。
第974章 畢生之所願
殷懷璽道:「拋粽的習俗源於上古臺駘(代)治水,臺駘帶人在山西汾水一帶治水,窮山惡水之地,食物運送不易,為瞭解決糧食問題,人們想出了【以水送食】的辦法,將糧食用蘆葉包裹起來,放進木桶裡,以木伐乘水,順流而下,把食物送給治水的人,途中也有一些食物,被水中的魚兒吃掉,後來這一辦法,在民間傳開,各地爭相效仿,直到現在,山西民間還有百姓,以粽子祭祀汾神臺駘,=山西太原一帶,還有一座臺駘山。」
臺駘治水要早於大禹治水。
但,大禹治的是黃河,故名聲大過臺駘。
虞幼窈心念微動:「拋粽這一習俗,除了懷念屈原,祭奠逝去的親人,祈禱平安,追根溯源,也是飲水思源,對先人的感恩、崇拜,對大自然的敬畏情懷。」
不知不覺,天色漸暗。
沒有拋粽的人,會花一文錢,買一盞花燈,點燃,再灑上幾粒米,放進河裡,花燈順著河水,順流而下。
有人閉眼,對著花燈許願。
有人含淚,望著花燈遠去。
也有人對著花燈絮絮叨叨地說著,只有自己才能聽到的話。
……
河面上的花燈,越來越多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