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01頁,表哥萬福,猶似,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等到天黑的時候,河面上已經鋪滿了花燈,點點的燭光,宛如一條光帶,沿著河流,順流而下,美得如夢似幻。
虞幼窈驚嘆不已:「好美啊!」
端午節也沒規定,不能放河燈,北境湧入了許多災民,災民們經歷了家破人亡的慘痛,他們沒有糧食拋灑,祭奠逝去的親人,便只能用一盞河燈,寄託對逝去親人沉重的懷念。
虞幼窈來了興致:「我們也去放河燈吧!」
「好!」殷懷璽偏頭看她。
灰沉沉的天幕,將天邊最後一縷霞光吞噬,黑夜悄悄降臨,不知什麼時候,河岸周圍的營地上,掛上了暈黃的燈籠,闌珊的燭光下,小姑娘嬌瑩的面容,像鍍了一層朦朧的光暈,溫暖又美好。
殷懷璽伸手握住了她的手。
虞幼窈停下腳步,低頭看去,寬長的袖子擋住了牽在一起的手,她動了動手指。
殷懷璽以為自己握得太緊,手掌不由一鬆,緊接著,一根根嫩生生的手指,扣進了他的指縫裡,與他十指相叩。
「未婚夫,」虞幼窈笑得眉眼彎彎,眼底映著暈黃的燭光,明亮又溫暖:「河岸上人太多了,抓緊一點,就不會走散啦!」
殷懷璽彎唇一笑,眉目間一片溫潤:「好!」
兩人手拉著手,來到一個攤子前,攤子上除了買各樣的花燈,還有一些扎花燈用的材料,殷懷璽要了兩份。
「你還會扎花燈?」說完,虞幼窈就想到了,當年殷懷璽去山東平叛,在中秋節前,派殷三送了一盞親手扎的燈籠給她,她十分喜歡,就將燈籠擺在床頭的燈架上,每晚都沐浴著朦朧的燈影入睡。
後來她一路從京兆,到了泉州,來到襄平城,這盞燈也一直陪著她一路輾轉。
殷懷璽連那麼難的燈籠都會扎。
小小的花燈自然難不倒他。
「同常寧伯學過。」提起常寧伯,殷懷璽便不覺想起了,當年去山東平叛,被常寧伯忽悠著,學了這一手「能討媳婦」的扎燈籠手藝,送給「喜愛」的姑娘。
彼時,他心意懵懂,因為遺憾不能陪她一起過中秋,便想親手扎個燈籠,討小姑娘歡心,卻萬萬沒有想到被常寧伯教做人了。
——喜歡的姑娘,要搞到自己手裡頭才行!
思及至此,殷懷璽就偏頭,小姑娘眼兒亮晶晶地看著他,一臉的期待:「常寧伯靠一手扎燈籠的手藝,給自己討了喜歡的姑娘做媳婦,據常寧伯說,他家祖傳的扎燈籠手藝,能討媳婦,所以我就學了。」
「呸,」虞幼窈臉兒一紅:「誰稀罕你個破花燈。」
殷懷璽「哈哈」一笑,麻利地紮了一個花燈。
口口聲聲說不稀罕的虞幼窈,卻對扎花燈,表達出了濃厚的興趣,眼兒一眨也不眨地看著,還忍不住問東問西。
殷懷璽拿了另一份材料,手把手地教她。
材料都是處理好的,紮起來很簡單,虞幼窈沒費什麼工夫,就得到了一盞,雖然有點醜,但好歹是成功了的花燈。
最後,這盞醜醜的花燈,理所當然地換來了,殷懷璽扎的漂亮花燈。
虞幼窈捧著花燈,有些愛不釋手:「除了花燈,你還會扎什麼?」
殷懷璽想了一下:「改天給你扎一個風箏。」
風箏也是閨中女兒家,最常玩的玩意,便是平常在府裡,尋一個比較開闊的地方也能放,虞幼窈就十分喜歡。
虞幼窈高興不已:「我想要一個老鷹樣的。」
殷懷璽滿口應下。
虞幼窈高興采烈地捧著花燈,在上游處尋了一個人少的地方,蹲在河邊,小心翼翼地將花燈放進了河裡。
花燈順流而下,緩緩地漂流,虞幼窈連忙閉起眼睛,開始祈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