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10頁,表哥萬福,猶似,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咳咳咳——」太后娘娘咳喘不止。
沈姑姑連忙端了一碗梨膏水過來,餵太后娘娘喝下。
神奇的是,咳喘不停的太后娘娘,在喝了一碗梨膏水後,臉色肉眼可見地好了許多,咳喘聲漸漸止住了。
太后娘娘喘著氣說:「一個一個,道貌岸然,口口聲聲,冠冕堂皇,說穿了,也不過是為了排除異己……」
寧遠伯是二皇子的外家,寧遠伯的案子,一天不審理,罪名一天沒有定論,蘭妃便仍然不算失勢,朝中仍然有一批支援二皇子的人。
審理寧遠伯,看似通情達理,實則把矛頭對準了二皇子和蘭妃,想要藉機大肆剪除二皇子的黨羽,進而牽連二皇子,將二皇子徹底剷除。
「皇、皇上近來身體如、何了?」太后娘娘臘黃的臉色,呈現了一股不正常的潮紅,嘶啞的聲音,像被沙子磨過似的。
內侍白著臉,哆嗦著嘴:「還、還是老、樣子。」
話音還沒落下,他雙腿一軟,「撲通」一聲就跪到地上去了,皇上已經中風了,嘴歪了,眼斜了,早前說話不利索,嘴裡還能蹦出字兒,最近連話也說不了,一張嘴,嘴角一邊流著涎水,喉嚨裡一邊發出「啊啊嗯嗯」的聲音。
熬了大半年,眼瞅著是熬不動了。
皇上是什麼情況,旁人不清楚,太后娘娘哪會不知道?
朝臣們忙著爭儲奪勢,立儲一事,若沒有皇上出面,是萬萬不能平息,寧皇后、蘭妃、徐貴妃,哪一方都不是吃素的,三方相爭,倒還能互相牽制,可一旦制衡的局面被打破,反而會引發內亂。
而打破制衡局面的,正是古御史的諫言。
已經有人按捺不住,要對蘭妃下手。
蘭妃大約做夢也沒想到,她指使古御史禍水東引,將四皇子北巡一事擱置,殊不知這一切,只是一個圈套。
「倒是哀、哀家小、瞧了她……」一句話還沒說完,大口大口的鮮血,從太后娘娘口鼻裡湧出來。
「太后娘娘,」沈姑姑嚇了一跳,連忙撲到床前,眼見太后娘娘,翻著眼白子,張著嘴,卻是出氣多,進氣少,慌亂喊道:「來人啊,快把太醫請進來……」
內侍嚇了一跳,身子陡然爬到地上去了,腦子裡卻不停地迴蕩著,太后娘娘嘴裡的那個「她」。
他是太后娘娘的親信,自然明白這個「她」,指的是寧皇后。
四皇子北巡一事,是寧皇后的圈套。
寧皇后先是算計了,虞二小姐「天生鳳命」,接著,她又挑動保皇黨,再提四皇子北巡一事。
所有人都以為,寧皇后算計四皇子北巡,籠絡民心,累積名望,進一步拉籠武穆定北王,及北境的一干官員。
屆時,四皇子賢德名聲大顯,順理成章地將「鳳命之女」,賜婚四皇子。
四皇子得了虞氏族的支援,寧皇后理所當然地將四皇子過繼為嗣子。
可誰能想到,這是個計中計?
二皇子在朝堂中,獲得了不少賢德名聲,可四皇子若是北巡迴來,這「賢德名聲」怕就要易主了。
二皇子再賢德,還能比得過,四皇子代天子體察民心的功勞?
四皇子北巡,最受衝擊的是二皇子。
蘭妃娘娘為了阻止四皇子北巡,讓古御史揭開,皇上病重的訊息,爭儲一事擺到檯面上,蘭妃反而佔了先機。
扼制了寧皇后利用「鳳命之女」大作文章,鉗制了四皇子的手腳,寧皇后就不能擺布保皇堂,在朝中興風作浪。
三皇子那個爛泥扶不上牆的,反而變得好對付。
蘭妃算計得一點也沒錯。
可是,萬萬沒想到的是,寧皇后虛晃一招。
寧遠伯的案子,一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