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16頁,表哥萬福,猶似,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能保證買了林地之後,能安置流民。」
流民們沒有能力購地養蠶,為了保證流民能很好的安置,虞幼窈必須要在連城蠶業裡佔有絕對的話語權,那麼她名下的養蠶場,就不能太少了,四大家每家,都掌握了將近四五十萬畝的養蠶規模。
虞幼窈點頭:「那行,蠶卵我和會散戶們商量購買,災民們在我的蠶場養蠶,所收穫的三成蠶繭歸自己所有,七成歸我,我會以市價,收購他們的三成蠶繭,換銀換糧均可,相關的契約,等流民們在復鎮和蓮鎮安置下來後,我會以家族為單位,與他們定契,根據每家人口多少,發放適量的蠶卵。」
這是她經過深思熟慮之後,和名下兩位蠶莊的管事,商量之後才決定的。
北境收容了大批流民,其中一部分流民,將會安排到地廣人稀的地方,去開荒種番薯。
有一部分流民,會安置到遼東一帶適合養蠶的地方,去養蠶。
柞蠶的價格高於桑蠶,利潤十分可觀,她不能讓養蠶的利潤高於種地,不然遼東三省人人養蠶,沒有人耕地產糧,就要向外購買糧食,不能自給自足,就會受制於人,但凡有個天災人禍,百姓只有等死。
必須要讓養蠶的利潤,與種地的利潤持平。
養蠶和種地互進,北境才能發展起來。
重農抑商是國策,要一開始就把苗頭掐在萌芽裡。
三成的蠶絲,已經很不少了。
謝景流深深地瞧了虞幼窈:「史上記載了幾次奇荒,最嚴重的一次,波及了將近十多個地域,一千萬餘人餓死,另有二千多萬災民逃荒到了外地,造成這一後果的,不光是天災,更是人禍。」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