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17頁,表哥萬福,猶似,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當時的朝廷十分腐敗,民間組織了一起大規模的起義,並且脫離朝廷,建立了政權,兩方鬥爭,長達二十餘年,波及了全國,對當時的農業,造成了致命的打擊。」
「百姓不能休養生息種田耕地,朝廷為了鎮壓起義,大肆徵收糧食,起義軍為了對抗朝廷,也向百姓徵糧,百姓無錢也無糧,災情到來時,只能等死。」
他這個小表妹,胸襟眼界非一般人可比。
謝景流一臉驕傲。
虞幼窈點頭:「這一次北方大旱,遠沒有史上記載的奇荒嚴重,可即便如此,整個北境也有上千萬災民,逃荒的流民,達到了四五百萬,追根究底還是山、陝、甘三地,商幫勢力龐大,抑制了農業發展,使北境境內生產力低下,糧產逐年減產。」
她也是吸取了教訓,無論有什麼賺錢的法子,都要為農業創造有利條件。
殷懷璽笑著頷首:「就依你的意思。」
虞幼窈蹙了一下眉:「已經到了二月中旬,我聽養蠶的散戶們說,往年這個時間,已經開始孵蠶卵了,也是今年天氣較冷一些,這才推遲了時候,但最遲月底就要開始孵蠶卵,所以流民的安置,還要儘快完成,可不能耽擱了這一季的春蠶。」
殷懷璽:「別擔心,基礎防禦工事,最多半個月就能完成,與養蠶並不衝突,昨兒李大人過來尋我,連城四大家出面,聯合當地富戶們捐了一批錢糧、營帳等物,支援流民安置。」
李大人是先拿了捐贈的單子,以及帳本過來,最多十天左右,帳本上記載的一應東西,就會一一到位。
虞幼窈若有所思:「也好,流民們先住營帳,柞蠶是在樹上放養,不需要另行搭建養蠶場所,關於蠶場的建築,以後尋了工匠,慢慢建也不成問題。」說到這兒,她又露了笑容:「流民裡也有不少懂泥磚工事的人,蠶場的工事,可以請他們做。」
她只能幫忙安置流民,怎麼在異地他鄉安身立命,重新家園,要看他們自己。
這樣看來,最多半個月,流民就能安置下來了,虞幼窈不禁鬆了一口氣:「四大家倒是不含糊。」
殷懷璽似笑非笑:「畢竟是在當地根深蒂固的家族,利慾薰心是真,但也不會真蠢。」
正說著,夏桃就過來了,曲身向殷懷璽和謝景流行禮之後,這才道:「小姐,李大人派人送來了,四大家特地為小姐準備的厚禮。」
虞幼窈有些驚訝,但轉念一想就明白了,這是四大家滿滿的求生欲。
四大家還算識相,國策才頒發下來,就主動捐錢捐物又捐糧,比起雄踞在山、陝、甘三地的大士紳,四大家也不算什麼,殷懷璽沒打算對他們動手。
虞幼窈笑了:「這樣看來,若是不收這份「厚禮」,反倒讓人提心弔膽,不能心安。」她轉頭瞧了夏桃:「便收下吧,託李大人帶一句話給四大家,以後難民們在連城安身立命,還請四大家照應一些。」
照不照應倒是其次,這話本也只是為了敲打四大家,別想著糊弄一時,同時也是在安四大家的心。
夏桃曲身應是,退出了小院。
至於四大家聽了這話,是何反應,虞幼窈也並不關心。
殷懷璽輕笑了一聲:「這段時間忙著巡邊事宜,你到了連城也有十來日,一直沒有機會陪你到處走一走,這幾日天氣回暖,春光正好,明兒我打算去復鎮和蓮鎮巡視,那邊接連了老帽山,風景卻是不錯,要不要過去看看?」
他一邊說著,就瞧向了一旁的謝景流,見謝景流沒有反對,心下一安。
虞幼窈有些意動,歷朝歷代都有踏青春遊的習俗,虞幼窈是喪婦長女,比旁人避諱多一些,家裡又是繼母當家,卻是沒有參與過。
只是,她在連城的事,已經傳開了,想來有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