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03頁,表哥萬福,猶似,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第796章 國策
虞幼窈又放心了許多:「士紳們雄踞北境,根深蒂固,又盤根錯節,宛如絞殺榕,吸取北境的養份,供給自己,損害了百姓的利益,也觸犯了武穆王的威嚴,是他們咎由自取,只是你手握屠刀,無論如何也不要忘記,最初揮刀的初心。」
士紳背後代表了龐大利益,會迷人心智。
見識過梁王的喪心病狂,見到過噩夢裡謝府的慘劇,她對「權欲」有了更深的認知,也懷了敬畏。
殷懷璽拉著虞幼窈的手:「你一心向善,我一心向你,千般萬計,也只想護你一世周全,予你一世榮寧。」
虞幼窈笑彎了眉:「我明兒尋了外祖父,仔細與他再合計合計。」
當初周厲王手握重兵,卻受制於當地士紳,連狄人鐵騎都毫不畏懼,最後卻慘死在士紳陰謀算計之下。
並非士紳們厲害到無人撼動。
也並非周厲王懦弱,不知反抗。
而是!
周厲王是藩王!
作為皇子時,周厲王紈絝荒唐,並未在朝中經營人脈,岳父是寒門出仕,辭官後不久,就去世了。
他在朝中無人,「藩王」二字,束縛了他的手腳,加之他在北境根基太淺,商幫根深蒂固,已經形成了固有的利益圈子,牽一而發動全身,難免陷入了孤掌難鳴的境地。
殷懷璽顧忌藩王身份,不能輕易對士紳下手。
但是虞幼窈卻沒有這方面的顧忌。
到了第二日,虞幼窈尋了謝老爺子,說明瞭來意。
謝老太爺聞言之後,輕嘆一聲:「大周朝初立,高祖皇帝曾言,滄海之東,遼為首疆,中夏既寧,斯必戍守,隨後在襄平,下設了遼東都司軍鎮,幾十萬大軍駐守,首先要保證軍需,但當時的遼東一帶人煙稀少,高祖皇帝將一批因戰亂流離失所的流民,遷往東北三省,並且鼓勵耕種,甚至還將寧夏、山西、陝西這三處比較繁華的西北地區,分到了幽州北境,大力發展商業,達成了強邊御外的目的。」
虞幼窈目光微動,就道:「商人們靠國策大肆發財,士紳們靠商人大肆斂財,因為符合高祖皇帝強邊御外的國策,士紳們彷彿拿了金牌令箭,又掌控了當地資源,自然就無所畏懼,有恃無恐了。」
謝老爺子意味深長道:「收容流民,發展人口,提高北境生產力,也符合高祖皇帝頒發的一系列強邊御外的國策。」
既是國策,又豈是士紳能阻攔的?
果然!姜還是老得辣啊:「我回頭給虞氏族裡去一封信,北境士紳勢力龐大,推行國策這一事,還需要朝廷的支援。」
謝老爺子但笑不語。
虞幼窈眨了眨眼兒,一臉崇拜地看著外祖父:「外祖父,是不是大周朝自建朝以來頒發的每一條國策,您都熟爛於心?」
謝老爺子頷首:「我們都是大周朝治下之民,所行之事,所賺之銀,都要符合朝廷、百姓、大勢的利益,瞭解國策國情國勢,能避免許多麻煩,也能抓住更多賺錢的機會。」
虞幼窈若有所思地點頭:「北境的商人,就是抓住了強邊御外的國策,這才發展起來的。」
謝老爺子點頭,語氣卻很嚴厲:「但是,小窈兒你要切記,務農十倍利,經商卻有百倍利,但商人也是人,長了嘴,需要吃飯,飯從何處來?自是耕種而來,如稻麥這樣的主食,一年只兩季,產量也低,經商賺的是低買高賣,低買的是百姓的血汗,高賣的也是老百姓的血汗,盤剝百姓不是明智之舉,百姓種不出糧,天下就要大亂,屆時商賈首當其衝,當今這局面,就是最好的例子。」
大周朝還沒有徹底亂起來,野心勃勃的梁王,第一件事先謀算了謝府錢財。
殷懷璽也沒能抵抗士紳豪富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