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02頁,表哥萬福,猶似,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虞幼窈想到了連城情況,就明白了殷懷璽的意思。

果然!

殷懷璽看向了她:「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謝府尚且知道天下之財,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無論是水患還是旱災,都積極聯合交好的商賈,一起組織民間賑災,一南一北兩起天災,朝廷起到的作用,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民間救濟的作用更大。」

他敬重謝老太爺,乃至謝府每一個人,不全是因為他們是虞幼窈的外家人,更是因為他們值得敬重。

以謝府在東南沿海的影響力,想要組織一個,類似北境商幫的龐大商盟,也不是做不到。

但是!

謝府很清楚,中原腹地之財,皆取自於大周百姓,商幫勢力太大,最後損害的還是老百姓的利益。

謝府注重海上貿易,將他國資源帶回大周朝,反哺大周,而賺錢的錢財,也都積極修路鋪橋,賑濟百姓,襄助朝廷。

北境商幫成立最初,也是大力發展絲綢之路,茶馬古道,走商路賺他國之財,可如今北境士紳豪強,盤剝百姓,已成常態。

這是商幫勢力太大,商幫發展到一定的規模,應發展需求,把控了當地資源,當地資源潛力過度銷耗,生產力達到了極限,難免會盤剝百姓,最後整個北境,進入了內耗狀態。

虞幼窈有些不是滋味:「重農抑商是國策,商比農貴,反過來欺壓百姓,也會導致生產力低下。」

自古就沒有農欺商,只有商欺農,而農才是生產力的第一力量,糧食才是根本。

大周朝的生產力並不足以支撐,任由商貿自由發展,周厲王的死,就是商業過度發展造成的嚴重後果。

殷懷璽不可能放任不管。

殷懷璽冷笑了一聲:「整個北境加上逃荒過來的災民,將近五百萬之眾,願意組織民間賑災計程車紳,還是少數,士紳們的錢財取之於北境,卻不思反哺,如連城這般,因為受到旱情的影響,蠶絲產量逐年減少,士紳卻依然牢牢地把持蠶業經營,低買高賣,賺取暴利,不願給百姓活路之人,比比皆是。」

更為諷刺的是,這其中還有一部分原因是,他還是世子時,就曾大肆屠殺官員士紳,為幽軍籌集糧草,後周厲王一案,北境血流三千里,有了前車之鑑,一些士紳擔心觸他黴頭,故意披了偽善的皮子。

虞幼窈輕嘆一聲:「收容流民,發展北境人口,提高北境生產力,改善地廣人稀,生產力低下,進而達成壓制北境士紳,將北境重要資源掌握在自己手中,再進一步掌控北境的目的,你想做的,我都支援你。」

治理一方水土,遠非她想的那般容易,一些手段是不可或缺的。

她不可能眼睜睜看著,殷懷璽受制於士紳。

周厲王就是前車之鑑。

也許殷懷璽存了各樣算計,至少他讓百姓幾百萬災民活下來了。

梁王做不到,士紳是不願做。

「我不想步我父王后塵,」殷懷璽來到虞幼窈跟前,蹲在她面前:「我也給過他們很多次機會。」

虞幼窈點頭:「你放出要教流民養蠶的傳言,士紳們不會不懂你的意思,可眼看著春蠶就要開養了,連城四大家,卻沒有半點表示,你是藩王,對流民之事不能插手太多,以免落人口實,士紳們也明白這一點,所以對你的暗示有恃無恐,他們盤剝百姓,不顧災民死活,不仁不義之人,死不足惜。」

她一直都明白,殷懷璽想救流民,卻礙於藩王身份,無法插手官府之事,只能用這種方法,暗示士紳。

收容流民養柞蠶,早期流民的食物有番薯支撐,還有豐富的海產資源,而且天氣回暖,萬物復甦,流民也可以從山上弄到食物,官府和士紳們,並不需要付出太多,幾家平攤下來,不過九牛一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女生小說相關閱讀More+

表哥萬福

猶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