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59頁,表哥萬福,猶似,官小說),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她娘遠嫁京中,名下的大部分產業,都是謝府在京裡重新置辦,包括鋪面、莊子,田畝,林地等等。
泉州這邊的產業反而不多。
王氏一聽這話就覺得妥帖,握著她的手:「攏共就七間鋪子,有三間鋪子是你娘當初自己搗鼓的脂粉鋪子,另外四間貨鋪,出售商船上的稀罕物,並京裡時興的東西,都是做老的鋪子,也不費什麼心思,也就花點時間瞧一瞧帳本,沒什麼操勞的,我是擔心你成天呆在家裡會無聊,手上有了事做,人也踏實一些。」
虞幼窈卻知道,這七間鋪子的營利非常可觀,都是直接存到錢莊,帳本每季度送給她看一次。
可見是花了心思打理。
利益見人心、人性,謝府家大業大,不至於貪了七間鋪子的便宜,但是十幾年如一日,用心經營「別人」的鋪子,其真心可見一斑。
「謝謝舅母,」虞幼窈心裡很感動:「祖母生前在泉州為我置辦了一處宅院,請了族裡的族叔族嬸打理宅院,表哥和四弟就住在那邊,今兒難得出去,我想順道過去看看。」
王氏連忙道:「虞府安排了人在泉州照應你,這也是好事,以後閒來無事,多過去走動走動也無妨礙。」
虞幼窈回房換了一身藕荷色襖裙,顏色淡雅素淨,也不張揚。
春曉取了一身及腰的灰鼠毛領斗篷,虞幼窈難免就想到,京裡每年到了十月,天氣轉冬,到了十一月,已經是天寒地凍。
家裡老早就燒了地龍,置了碳籠。
她畏冷畏寒,每到了冬天都覺得日子難捱,恨不得吃喝拉撒都在床上。
泉州這邊氣候較暖,到了十一月,只一身薄襖,也不覺得冷。
王氏先帶著虞幼窈去看了鋪子,細心地為她講解,鋪子裡的運作、採購、盈利,還帶著她查帳。
都是生意上的事,和虞幼窈在虞府學得那些看帳、管家、治事有些不同。
虞幼窈聽得津津有味。
王氏見她感興趣,又教她如何談生意,做生意,之後就道:「林家也是泉州數一數二的巨賈,家中主營藥材香料生意,你名下鋪子裡所需的香料藥材,就是從林家拿貨,林家一些小宗的生意,都是交給林小姐在打理,恰好你鋪子裡,要進一批香料藥材,你若感興趣,改天我替你約林小姐出來,這次的生意,就交給你來談如何?」
一屋子的臭小子,連個能說知心話的人都沒有,同為女兒家,一起談一談生意,長一長見識,磨練一番,也還妥當,小窈兒來了泉州,總歸要認識些年歲相當的人,今後往來走動,也熱鬧一些。
王氏又提了一些林家的事。
虞幼窈心中一動,挽著王氏的胳膊,撒嬌:「我還是頭一次談生意,大舅母多教教我。」
林家的藥材來源如此穩定,能把生意做大,一定是有自己的藥植莊子,還有貨源渠道。
北境不缺錢糧,唯獨藥材香料,是朝廷管制物資,太平年間尚需有備無患,災荒年間控制得更嚴。
藥材是稀缺物資,很多藥材都有專門的產地,也都有專門的供藥商,一路經了多少人手,幾乎是透明的。
國內經營藥材的商家多,但因為藥材稀缺物資,又是朝廷嚴管物資,背後的關係,也是錯綜複雜。
便是有鏢行出面,也不穩妥當。
她名下也有藥材鋪子,但都小打小鬧。
虞幼窈難免就問起了林家的情況:「林小姐沒有兄弟嗎?」
泉州風氣雖然開放,但若家中有兄弟,不至於讓女兒拋頭露面做生意。
王氏意味深長道:「林老爺的髮妻嚴氏,出自蜀川益州嚴家(成都),嚴家與林家家世相當,也是做藥材生意,有自己的藥植莊子,林老爺和髮妻只有一女,家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